独具魅力的“吉林模式”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24170
核心提示:抓好这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全民创业促就业是一项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抓“

    抓好这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全民创业促就业是一项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抓“实”上下功夫,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

    创业促就业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这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各部门要在实践中统筹协作、形成合力,要探索建立符合吉林市实际发展情况的新模式。

    ——吉林市市长 张晓霈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

    环绕的群山、回转的松花江水映衬出千年古城吉林市的大气雄浑,遐迩驰名的北山、灿若明珠的松花湖则掩映着吉林市的秀美与包容。

    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吉林省吉林市在快速发展与执著前行中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格。

    “在这么多的称号中,有一项是我们格外重视的,那就是——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这个称号是动力也是压力,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这即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吉林市市委书记周化辰的话掷地有声。如今, “吉林模式”在全民创业的新时代正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吉林模式”之核心——全民同心创业

    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前置条件,也是核心所在,这关乎创业促就业这项 “民心工程”的实现。

    怎样能让创业促就业这项 “民心工程”惠及更多的百姓?怎样能建立适合吉林市实际发展情况的新模式?多年来,吉林市一直在积极探索。

    “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不仅有利于缓解因供需产生的暂时性的就业矛盾,对于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大有裨益的。要建立起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模式,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摸索出一套科学方法来。”吉林市市长张晓霈的话高屋建瓴。

    实际上,吉林市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步伐。多年的实践探索,让吉林市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 “吉林模式”。

    吉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孙宝玉对 “吉林模式”的总结精辟有力。 “健康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总结性、持续性兼具的创新力,全方位、多层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缺一不可。”

    为了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环境,吉林市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从本源上增加创业就业机会,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较为完备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准入政策、创业补贴政策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实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吉林市的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微小项目因此得到了较大发展。

[nextpage]

    2009年,吉林市出台的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以创业促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度对市场准入、加强行政管理、解决创业场地和资金瓶颈、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创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创业的门槛得到了有效降低。

    创业多年的李春奎是吉林市良好宏观发展环境和有力政策支持的最早一批受益者。他创办的冠通汽车配件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的小加工厂成长为拥有各种新型铸造、压铸、砂型铸造流水线等设备的近200人的成熟企业。享受的小额担保贷款由最初的5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00万元。“这几年就业部门对我们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让我们 ‘零负担’地创业发展!”李春奎道出了吉林市创业者的心声。

    起步早,政策实,吉林市的创业促就业步伐迈得坚定从容。自2007年至今,吉林市市政府把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列为 “要着力办好的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和人民富裕渠道。在2009年和2010年的吉林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之中。

    2009年到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通过政策扶持,吉林市新增92家规模以上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由从前的4.9万户增加到现在的6万户,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7.8万人。

“吉林模式”之根本——持续性的创新力

    总结性和持续性兼具的创新力,一直是 “吉林模式”根本所在,这让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建立的 “吉林模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辐射力量。

    如今, “创业大市场”在吉林市已经是家喻户晓。

    孙宝玉深有感触地说: “创业大市场的建立是 ‘吉林模式’总结性和持续性兼备的创新力的最好例证。”

    从2009年开始,吉林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通过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以生活服务类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创业大市场,变就业援助为创业扶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零成本”创业。在全市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有一定生活消费需求的区域,共建立12处以日杂百货、蔬菜副食、五金电料和小吃餐饮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创业市场,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摊位使用面积1.8万平方米,扶持20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成为创业 “小老板”,带动就业近万人。通过政府按全市摊位费平均标准提供3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技能培训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创业就业的瓶颈问题,很好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实现了吉林市就业工作由解决生存性民生向发展性民生的跨越。

    记者来到吉林市龙潭区创业大市场,看到的是热闹的交易场面。市场服务经理刘开生告诉记者,有千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在这个创业大市场里实现了创业就业。 “我们对他们的创业帮扶力度之大、优惠政策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刘开生说,从创业市场的选址到摊位的合理设置,从为创业者找进货渠道到给创业者提供 “一对一”服务,就业部门对创业者的帮扶可谓是用心良苦。

    下岗女工鞠春告诉记者,就业部门为了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还专门派专车给他们上货用。 “包括我们现在身上系的围裙都是就业部门提供的,政府这么帮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创业的。”鞠春说,现在她一个月的收入已经将近5000元了。

[nextpage]

    “其实,从2001年开始,吉林市一直坚持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持续不断地创新。”吉林市人社局副局长赵志龙介绍说,从2003年带领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到温州、义乌、青岛、烟台等地学习创业经验,感受创业氛围,到与国际劳工组织签订协议建立 “小额贷款信用担保基金”;从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创业的孵化基地到建立创业质量与创业培训挂钩的机制;从设立创业园区到建立创业大市场,吉林市的创新让“吉林模式”散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量。

“吉林模式”之关键——系统的魅力

    创业促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各部门通力协作机制,实现 “多赢”,才能让 “吉林模式”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在全民创业的新时代, “吉林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各部门通力协作的机制。

    从建立由人社局、财政局等22个部门组成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领导小组,到出台涉及各相关部门的《吉林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从形成创业项目、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 “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到创造性的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群众响应、社会参与的领导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从建立创业服务 “绿色通道”,到开展SYB培训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的系列活动;从设立吉林市大学生创业园区,到建立民营科技园……全方位、多层次、各部门通力协作地 “系统”推进,让吉林市的创业成效显著。

    2009年至今,吉林市人社局、市委宣传部、工会等30个部门,联合开展了 “千人牵手创业促就业服务行动”、 “创业明星评选活动” 巾帼创业 “十百千”、 “五一”创业等36项创业系列活动。

    多部门统筹协作,针对性的创业扶持,极大的推动了全民创业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全民性创业促就业氛围,让吉林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