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网 原创 作者:来浩
11月17日—20日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2010年第十二届国际模具及金属加工展会上,以智能机器人作业为主题的展区吸引了许多参展商、采购商和媒体的眼球。艾尔发、广州数控、宝力机械、海尔机器人公司、上一机械、东方数控、上海小松产业机械、深圳实达昆科技等自动化展区共展出了数十个展项:迎宾机器人、图形化编程平台、大型横走式机械手、全自主金属加工机器人和业绘图机器人等,成为这次展会的焦点。同时,现代起亚、牧野、三菱、东芝等外国工业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品。
[nextpage]
展会的第一天,广州数控、海尔机器人等展位即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参展期间,展位上参观客商络绎不绝,排队等候与机器人合影。一些机器人研究所的专家在现场接受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为观众介绍各式各样的工业加工机器人。
[nextpage]
机器人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高新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实际生产应用中最多的则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 多功能的, 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能搬运材料,工件或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且这种操作机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也可以在往复运动的小车上。
[nextpage]
(图7)
众所周知,机器人不具备判断能力,它每一次都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编程员示教过的工作,高的夹具精度,不仅是为了保证工件本 身的精度要求也是为保证机器人能正常完成焊接工作,尽量减少工件误差对施焊的影响。在现生产焊接过程中,夹具的精确度固然是很重要的。
(图7.5)
[nextpage]
这次会展除了工业机器人最为引人注目之外,很多高科技的模具压铸机、五金模具编程软件机、以及纳米、镭射、激光等新技术也受到采购商与参展商的高度关注。而总部位于制造名城东莞的中国铸造网一直致力于为铸造模具的发展为己任,这次作为参展商之一,参加了这次模具及金属博览会的同时也积极出席了国际模具与金属的发展研讨会。
[nextpage]
[nextpage]
相关链接: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图:13
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目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