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有色金属何去何从?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7930
核心提示:  自前年起,2012就成为了热门词汇。世界末日尚且不论,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的变化给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

  自前年起,2012就成为了热门词汇。世界末日尚且不论,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的变化给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悲观、乐观情绪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氛围将伴随着有色金属工业迈入新的一年。六个月后,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展览会--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也将携铜、镁展示专区拉开帷幕。作为业界公认的行业风向标,展会筹备情况如何,也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 “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发展环境的突出特点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形势要求所有企业必须调整理念,整合资源,把财力、物力、人力、精力从长时期以来过度而单一的关注产能增长和企业扩张转移到关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及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将有利于我国有色行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实现从加工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效初显。展望201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在经历一场“换血”运动,向着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迈进。尽管经济形势存在不明朗,但应用领域的支撑对有色金属工业的迈步向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这个变革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亚太有色金属第一展“2012年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将携同期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镁、铜两大主题展示,为中国与世界产业链互融互通、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再次创造机遇。还有六个月展会就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度亮相,目前展会筹备情况如何?行业变革是否带来了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展会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

  据介绍,第八届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届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将汇集中国铝业、南山铝业、海亮集团、维兰德金属、华盛荣等国内外有色行业重点企业,及涵盖铝、镁、铜产业链各个要素的450余家国内外企业。这场规模空前的展会预计将吸引来自中国、亚洲和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5,000名行业代表和应用领域人士齐聚一堂。有色金属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积极的态势透过行业展览会这一集群展示平台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铝:应用领域+出口市场,营造上下游对接洽谈平台

  期货与现货市场阴晴不定,与铝行业相关的产业链条也正面临考验。近五年,我国铝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痼疾,虽然每年都有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但铝产能年年都上一个台阶。2011年上半年我国铝产量为864.3万吨,同比增加5.6%,预计下半年铝产量仍持续增加,2011年底产能有可能达到2280万吨。但是,在铝产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铝库存自2011年2月达到高位后一直呈下降态势。一方面,在内需的拉动下,国内铝材消费增加,铝材累积产量截止9月较去年同比增长达到25.24%。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中长期贬值的预期为出口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的有利条件直接造成了2011年出现了铝供不应求的状况。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走入第八个年头,如何为行业传递价值,成为了主办方励展的头等大事。在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励展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招募来自亚太、欧美、中东等地区的国际观众和观众代表团上。本届铝工业展在深度发掘国内外资源上的步伐仍未停止。除上海、广东、河南等多个铝业发达地区的行业协会都将到场支持外,励展在今年展会的筹备中仍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依托励展和铝展品牌的全球化资源优势,主动接洽美国、日本、土耳其、印度、瑞典等国的铝业协会,力求促成展团和参观团的出席。营造商机、促进合作、实现交易,利用长三角丰富的资源优势,让历经七载开拓的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获得全球业界的高度认可,随着新时期铝业发展规划的出炉,“亚太铝业第一展”的行业风向标作用必将再次凸显。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企业更多的关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战略动向的发布、企业新技术的展示、新装备推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危机也是企业调整的时机,如果利用得好,便能够打开新的局面。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所搭建的专业商务平台恰好为企业与下游采购商面对面了解需求、促成合作,同时获取最新技术,为产品升级、实施变革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会。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下,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仍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展现铝工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