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加"飞跃看沈阳机床崛起:80后创造奇迹

   2019-12-16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9460
核心提示:日前,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前三季度,

       日前,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80亿元。今年年末,沈阳机床经营规模极有可能问鼎世界第一。”

       是什么支撑沈阳机床迅速崛起?窥一斑而知全豹。走进其下属的中捷立式加工中心事业部,答案似乎就在其中。

       80后创造奇迹

       立式加工中心市场本来是台商的天下。中捷立式加工中心事业部(以下简称立加事业部)成立于2007年,当时这个事业部有22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4岁,其中1984~1987年出生的员工较为集中。190名一线生产员工中,有45%的员工工作经验不足一年,成为全公司最年轻的事业部。现在,立加事业部拥有员工430人,平均年龄仍然只有25岁。

       2007年,该事业部作业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没有任何设备,没有完整的产品系列,在采购光机的基础上,以“光机+钣金+电控”的制造模式生产立加产品。立加事业部全年机床产量740台,产值1.9亿元,是一个在立加产品领域内不被市场认知的新企业。

       历经四年,这个事业部已经形成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不同需求的5大系列产品。2010年,机床产量达到1700台,产值达到4.3亿元,立加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不足2%上升到2010年的6%,立加产品台份数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并且与第二名的距离正在缩小。

       立加事业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的同时,这个年轻的团队也在迅速成长。在2010年第六届“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这个事业部有3名青年员工分别获得机械设备安装工项目冠军、亚军和第四名。

       立加事业部奇迹般的发展速度源于他们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不断加深的认识和日渐成功的运用。

       2007年,刚刚成立的立加事业部把目标定位于做“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企业。立加事业部决定,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技术突破为核心,提升产品水平、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为此,要尽快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细分市场,以高中低档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迅速占领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这种背景和发展要求的驱动下,立加事业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联盟,在联盟成员间进行较大的协同,打破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技术、成本、专业化、质量等方面全方位与供应商打造战略联盟,将协同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联盟协同工作法”控制产品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创建新型的供应链体系,打造新型制造模式,取得协同成效,增强了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立加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董彦宏也是一位80后,他告诉记者,中捷立加事业部“联盟协同工作法”的基本经验可以简要概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联盟战略,实施协同战术,推进生产制造标准化。

 
       协同理念出奇制胜

       董彦宏告诉记者,市场导向是中捷立加事业部“联盟协同工作法”的灵魂,在联盟和协同中的出发点和立脚点都是“市场导向”。

       首先,位于市场最前沿的营销部门采集了作为决策基础的市场数据,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该事业部重新进行目标市场划分。同时,根据对竞争对手格局的演变重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研发生产性能档次不同的立加产品:快捷型(R系列)、经济型(E系列)、通用型(B系列)、强力型(S系列)和卓越型(P系列)五大系列,让客户选购立加产品时如同选购不同档次的汽车一样,各取所需。还针对产品不同服务行业,设计开发不同性能、不同档次的立加产品,满足国内不同立加客户群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型战略性联盟,进行高层次协同,取得自身与合作伙伴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中捷立加事业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立加事业部最初有160余家零件及配件供应商,双方基本处于“买”与“卖”的关系。这种零散的、甚至零乱随意的“买”“卖”关系,已经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竞争的新形势需要。立加事业部将原有的供应商进行了整合,供应商由160家整合为70家。整合供应资源后,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战略性联盟是建立在“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一种紧密型合作组织。在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型联盟后,为使联盟取得实际效果,除了制订了产品、技术合作的各项严格标准,还建立了与联盟成员间信息沟通的机制。同时在与联盟成员合作过程中,加大了双方在设计、生产制造乃至技术提升在内的相互“嵌入”程度,扩大联盟成员各自圆圈的重合部分。在经过严格的战略考量后,与联盟成员间还有一个相互成长带动的内容。立加事业部通过严格的准入机制及制程控制,相互的生产和技术支撑,相应理念、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使联盟成员在市场俘获、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诸多环节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保证联盟对外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同时,从联盟成员那里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成为立加事业部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这些来源于正式或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即时共享与传递,并且准确性高。立加事业部同时也输出信息和技术、管理资源。

       通过供应商了解对手的成本信息、产量信息等,立加事业部掌握了竞争对手的零部件价格、产品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先进企业零件的加工效率和成本信息,跟踪先进企业的零部件价格,以此为参考为本企业设定效率和成本目标。

       例如,以前加工车间加工立式加工中心的床身、滑座、工作台、立柱、主轴箱“五大件”的加工成本是1万元。在了解到台湾加工企业加工同类工件的时间及价格后,立加事业部发现,最大的差距是效率。通过对标行动,根据市场的小时单价,采取倒逼的方法确定目标加工工时,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装卡具、改进刀具的选用,实施标准作业,逐渐提高了加工效率,现在加工“五大件”的加工成本降到7000元左右,实现了目标成本。外部资源信息使成本倒推成为可能,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供应商还带来了各行业新技术的信息。去年,台湾主轴供应商为立加事业部提供了一种转速达2万转的主轴技术,这种技术使中捷立加事业部的产品满足了电子行业的要求。

       信息的交流是相互的。今年,一家加工半导体材料的客户想买一台用于加工硬脆件的立加产品,立加事业部把客户的这种需求信息传递到上游企业——台湾主轴供应商,为此,台湾主轴供应商研发了一种特殊的主轴。明年,这种新技术主轴将应用于立加产品中,产品将进入新的制造领域。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