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经历“9.11”也未倒下的全球航空业霸主——美国航空最终也未能避免破产命运,2011年国际航空市场的艰辛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
与之截然相反,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大飞机制造商却风光无限。空客A380布局全球市场、波音787世界巡展,在国际航展上,大飞机制造商们订单接到手软。
虽然,空客集团总裁布利叶在图卢兹会议上严格限制将大飞机技术转让给中国的说辞言犹在耳,但经济危机中,率先反转的中国航空业带来的巨大机会,又让这些大飞机制造商们难以抗拒。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的市场预测显示:未来20年,预计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5.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7.4%,中国客机数量年均增长率为6.2%。到2030年,中国客机数量将达到近5400架,占全球比例将从2010年的9%增至2030年的15%,也就是说总价值将达到4万亿人民币左右。
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易·加卢瓦更表示,“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已不再由欧洲和美国支配,而由新兴市场国家支撑,金融危机后,只有新兴市场国家继续购买我们的飞机。”
一直以来,波音与空客凭借封闭的技术壁垒垄断大飞机制造长达几十年。不过,中国商飞正在努力打破“双寡头”的格局,其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将跻身与空客、波音同列的大型客机制造商的行列。
同时,《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飞机制造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地位。也预示了,在国家的财力与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中国航空制造业将进入以“我”为主的时代。
严格来说,中国尚未掌握大型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目前世界上拥有这些技术的只有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以商飞的C919为例,其飞控、起落架和辅助动力装置由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供应、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供应、起落架子系统则由美国利勃海尔公司供应。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发展大飞机制造的决心之下,波音、空客恐怕无法再以先前的姿态在中国市场上“稳坐钓鱼台”;而中国商飞可预见的崛起,又将微妙的改变霍尼韦尔、通用电气等飞机制造核心技术供应企业在华的发展策略。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认为,“中国对大飞机制造整个产业的推进,将会促使国际飞机制造巨头加快在中国的布局。霍尼韦尔和GE,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希望成为零部件供应商,这对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会产生一定压力。而波音与空客在未来仍将持续麦当劳(微博)与肯德基(微博)式的竞争。”
那么这场行将上演的变局究竟会给产业领域里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围绕着4万亿规模的中国商用飞机制造市场,各家企业又会摆出什么样的竞争姿态?笔者调查走访了几家主要企业,以期对大飞机制造在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全局扫描。
中国商飞未知变量
在2011年的巴黎航展上,一架“代号”C919大型客机的首次亮相,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