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规划着力提升表面处理产业两化融合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9250
核心提示: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并对全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并对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中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着力提升两化融合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装备部”。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影响了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深度和广度。要按照“需求牵引、多业联合、协同攻关、重点突破”的思路,以增强低碳环保、清洁能源和表面处理相关产业两化融合的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和软件。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和技术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协同创新,加快电镀、涂装、表面处理工程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提高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建立重点产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二是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支持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以及重大智能制造集成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在重点行业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关键成套装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三是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推动表面处理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协同应用,推动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向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升级。鼓励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

  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表面处理行业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重要途径,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应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五金、塑胶、模具电镀制造业,推动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构建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

  一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

  增强创新能力是推进我国电镀加工、涂装等表面处理业由价值链低端跃升,加快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要把增强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

  支持研发设计工具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行业规范的有机融合,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设计,推动机械、汽车、家电、玩具、电子等零部件表面处理等行业研发设计能力的增强和效率的提升,建立表面处理行业全流程创新体系。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鼓励废旧物资再利用;整合区域内(市、省以及省际间)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基础工艺中心。

  利用现有基础,特别是已改制研究所的优势资源,新建一批从事表面处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公益性研究机构。针对我国电镀工业发展中的前沿性技术、关键基础技术以及行业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弱化,基础共性技术和源头创新技术的载体缺失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行业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投入,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团结协作,满足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的需要。

  二是推动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深化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是推进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推进的艰巨任务。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支持表面处理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极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提高先进电镀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水平。

  三是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要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产销一体、管控衔接和集约生产,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四是推广普及CIO制度,加强两化融合培训。完善中央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健全企业信息化领导机构,鼓励各地国有企业监管机构建立信息化评级和考核体系,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装备制造和信息领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信息领域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大力培养各领域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不断完善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政策和引导体系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营造两化融合的良好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协调合作,不断优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努力开创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加快发展和完善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要把完善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化、服务便捷化、机制多样化的地方两化融合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示范工程,提升面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水平。通过引导资金、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形式,支持面向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

  组织广泛开展典型示范和行业评估工作。鼓励和支持地方树立示范企业、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树立以评估促进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工作,加快建立第三方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为主线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自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积极推进区域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支持行业中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鼓励优势互补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重组和一体化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进优势企业投资电镀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鼓励业内科贸型中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企业,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行专业化重组,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慧聪表面处理网 通讯员文章)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