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笔电产业发展的重庆路径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6660
核心提示:  笔电产业发展的重庆路径  2009年8月4日 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  2009年12月26日 英业达携

  笔电产业发展的重庆路径

  2009年8月4日 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

  2009年12月26日 英业达携手重庆

  2010年1月18日 广达如约而至

  2010年12月1日 宏碁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

  2011年1月29日 和硕签约落户重庆

  2011年4月12日 华硕在重庆布局全球生产基地与中国第二营运总部

  2011年5月27日 纬创签约落户重庆

  2011年6月20日 仁宝签约落户重庆

  重庆打造“二区十园七基地”笔记本电脑产业体系

  “二区”

  是指整机装配区,以西永微电子园和两江新区为主体,发展整机、芯片、高性能集成电路和离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等;

  “十园”

  则是专业配套园区,主要集聚于九龙坡、江北、璧山等10个区县,发展外围设备、显示器、电子部件、适配器、光电设备、模具、散热器、PCB主板、连接器、机构件等零部件;

  “七基地”

  是指原材料供应基地,发展铝材、铜材、镁材、钢铁、橡胶、塑料、化学材料等原材料,如南川的铝材供应基地、綦江的铜材供应基地、万盛的镁材供应基地、晏家工业园的钢铁供应基地等。

  近几年来,重庆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坚持以集群化、特色化、高新化来推动工业转型,使得“整机+配套+研发+结算”的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增长;汽摩、化工、材料、能源、模具工业等传统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工业经济要素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重庆“一头在外”的产业转型模式已经被成都、西安、包括温州等城市效仿并已在部分实践。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在内陆地区工业转型升级上,重庆走出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其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背后的思维创新,是当地国际产业转移需要借鉴的地方。

  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表明,去年,重庆市共引进了455家零配件企业,至此,笔记本电脑中75%的零配件将实现“重庆造”。这样,零配件来自重庆,再由本地企业加工制造,最终运往海外。“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不仅使重庆的IT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相关配套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

  模式创新

  电脑整机零部件都是重庆造

  2009年,重庆市引入了富士康、惠普等企业,标志着重庆的IT产业正式开始起步。时任市经信委计通处长的李斌告诉记者,重庆能吸引如此多的IT“大佬”,有一个重要原因——重庆创造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在引入电脑品牌商、代工厂的同时,大量的吸引零配件企业落户,这使得原本需要从海外购进的零配件,全部迁到了内地,从产业链上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问题。“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在重庆得到创新,实现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变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市经信委配套办相关负责人称,上月重庆市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已达到了277万台,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倍。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李勇表示,重庆在加工贸易上的创新点,就是将产业链全部放在当地,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规模形成后,不仅物流成本大大下降,对于企业的产能提升等都带来好处。不仅如此,重庆还大力修建公租房、职工宿舍,增加产业工人的幸福度,为企业留住大量的产业工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此外,重庆市通过引入惠普、华硕等品牌商的结算中心,改变了电脑中国制造,结算却在国外的现状。而只要企业进行结算,就会产生税收。

  “组装电脑仅是一个低端的劳动加工,电脑中科技含量最高的还是零配件的研发制造。”李勇表示,重庆抓住了结算和零配件,事实上就是将这个产业中的两个利润“制高点”抓在了手中,不仅可以吸引大量企业来渝,也将彻底的改变重庆的产业结构,增加政府收入。

  据了解,在西永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汇聚了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IT界翘楚。去年,这里制造了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为重庆贡献了500亿工业产值,帮助重庆坐上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头把交椅”。

  在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中,有1574.13万台出口到世界各地,价值51.45亿美元,占去年全市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帮助重庆实现进出口增幅全国第一。

  同一年里,两个重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国第一,重庆依靠笔电产业,让工业由“重”变“轻”,令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充满了活力。

  在笔电及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去年,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69.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5.7%,占外贸进出口比重23.7%,提高了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总额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超过“十一五”期间总和!

  新模式

  提升宏碁价格竞争力

  2010年12月1日,宏碁和重庆签约,在重庆市打造其全球第二大运营基地。艾仁思曾向记者透露,重庆对于宏碁有着特殊的地位,未来宏碁全球产能中的50%~60%将放在这里生产,今年宏碁重庆基地的产能将达到2000万台。如今,重庆已经成为宏碁在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供应链中心、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宏碁方面表示,未来很多零配件都可实现本地采购,这样新的加工贸易模式,正支持着宏碁在重庆的产量。2010年宏碁到重庆时,就曾带领旗下上百家核心配套商来到重庆,而目前广达、仁宝等代工厂已成为重庆制造基地的生产主力。“虽然这些零配件厂投入生产还有待时间,但未来随着重庆零配件产能的提升,电脑制造的效率将更高。”宏碁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模式,不仅降低了宏碁电脑的物流成本,带来电脑品牌在价格上的核心竞争力。

  新通道

  改变欧洲市场格局

  2011年9月,一辆火车通过渝新欧铁路从重庆出发,途经新疆、中亚一直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短短两周的时间,4万台重庆制造的宏碁电脑就能和欧洲消费者见面。“笔记本电脑像新鲜蔬菜,越新鲜越好卖”,这是艾仁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表示,电脑这类的产品图的就是新,谁的上市时间快,谁就能占领价格的制高点,最终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欧洲是电脑品牌商争夺的主战场。“如果在沿海加工制造,到欧洲至少要28天,而从重庆走铁路,只要14天,这就给了我们两周的时间提前占领市场。”宏碁中国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去年宏碁是最早在市场上导入安卓3.0系统的厂商,比对手领先2~3周,再加上铁路运输上再领先2周,这样将比对手快近1个月上市。如果正值6月暑假或者圣诞节这样的旺季,1个月的促销时间对宏碁非常有利。宏碁方面称,通过在重庆“出海”,甚至将改变笔记本电脑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格局。

  垂直整合全球资源能提升市民收入

  “10年前,重庆信息产业只有几十亿元的规模。”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而去年全市累计生产计算机整机2547.82万台,和前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倍,其中,笔记本电脑2407.39万台,增长25.4倍。到2015年,重庆市的IT产业要占工业销量产值的三分之一,要有1亿台笔记本电脑将在重庆生产,带来7200亿元的产业链。

  在沐华平看来,重庆市通过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大力发展IT产业,不仅仅改变了重庆的工业结构,对提升市民收入,缩小“三大差距”也有积极的作用。

  沐华平表示,通过发展IT产业,重庆市将催生500多家电子信息新企业,吸纳至少70万新产业工人,占重庆全部工业大军的1/5。而这70万工人中,有农村人口,也有长期在沿海打工的产业工人。对他们而言,重庆发展的新产业不仅将工厂带到了“家门口”,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此外,沐华平表示,制造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重庆市的金融、物流、中介服务、资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和微企而言,也能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机会。随着厂区的建设,工业园区周边将形成很多“新城”,也为周边的农户带来很多机会,比如餐饮、旅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重庆加工贸易新模式内陆城市可借鉴

  国家信息化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认为,重庆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新加工贸易模式,可为其他内陆城市提供借鉴。

  “西进是目前中国工业的主旋律之一。”宁家骏表示,很多出口加工企业,都希望能在劳动力资源更丰富,生产资料价格更低的中西部建立生产基地。按照以前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对于深居内陆运输成本更高的中西部城市,很难有效的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而重庆实现零部件的本地生产,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中西部城市的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转型,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过对于重庆而言,对新加工贸易模式的革新还要深入。宁家骏表示,企业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其他城市再次转移,所以,要留住这个产业,除了单纯的发展加工贸易外,还需要配套一定的生产服务产业,为这些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这才是其他城市难以模仿的。比如云计算、物联网的运用、服务外包等行业都属于IT的增值服务产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