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建设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

   2020-09-01 中国铸造网袁刚19110
核心提示: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号文件),明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号文件),明确贵州发展战略定位,其中之一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同时,明确贵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构建黔中经济区,建设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为安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贵安经济一体化”加速

  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安顺市党政领导强烈意识到,贵安新区将成为安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服务高地和聚资宝地,在“贵安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强劲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书记陈坚表示,安顺工业有信心、有决心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

  在陈坚看来,尽管安顺区位、交通条件比较好,但能源、矿产资源的先天优势并不显著,工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安顺工业化布局雏形已显——以民用航空为主导的黎阳工业产业园,形成航天航空材料、配件等产业链;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夏云工业园,成长起一大批中小企业;依托铁路、公路优势,大宗货物进出畅通的黄桶-幺铺物流产业园区已纳入规划,区内煤炭物流园及东出口综合园即将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稳扎稳打,为安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坚说,接下去的重点工作是招商引资,做好“填空题”:引进更多更强的战略投资者,为全市工业发展增劲加力。

  安顺市市长周建琨并不回避眼下的差距。安顺市国土面积占全省5.26%,人口占全省6.61%,但2010年安顺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5.06%,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省3.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3.72%。以上三项指标人均数,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分别相当于全省的76.33%、52.70%和56.08%。数据说明,作为全省经济增长极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顺市的发展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他说,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长期投入不足:2010年,安顺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4787元,而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83元。

  凭借难得的区位优势,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安顺借势发展的坚定选择。

  一个将承接贵阳和安顺工业发展的黔中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已规划建设。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将是这个示范园区中“打头阵”的部分。马场镇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约120平方公里平地,居住人口不到5万人,紧邻即将建成的大学城。通过与高校合作,这里有望成为贵州工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计划打造一个集IT业、创意、动漫等高新科技的产业集散地。

  目前,安顺市正全力以赴打造15个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35.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安顺市、县区政府已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40多亿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千万元。其中,安顺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已投资近20亿元,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成1.2亿元总投资。安顺市共100个项目列入省经信委重点项目,总投资194.88亿元。

  2012年,安顺市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提出安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最醒目的数据是: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2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

  根据“十二五”规划,安顺市计划共实施项目2748个,总投资5623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500个,总投资5235亿元。其中,客机改货机、通用飞机、无人机、IT产业园、航空培训、青年莲花汽车、特种装备制造、煤炭生产、安电三期(120万千瓦)、大型带式输煤工程、建材、化工、冶金、制药、白酒、农特产品、旅游产业升级、旅游商品生产、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将是重点。

  到“十二五”末,安顺将力争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60亿元,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以上,工业成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火车头。

  安顺航空城优势凸显

  国发2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鼓励地方科研单位和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军工、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和科研机构资源共享,发展壮大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巩固壮大精密数控装备和关键基础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等产业。培育发展冶金、风电、农业机械等特色装备。支持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建设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等生产和试训基地,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其中提及的80%的项目,是贵州航空工业所独有的。

  回眸历史,贵州航空工业向我国军用飞机制造业一次次伟大献礼:1970年9月18日,一架银色的战鹰划破长空,结束了贵州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也为年轻的共和国增添了一处稳固的后方航空基地。从此,祖国的蓝天上有了贵州制造的身影。1987年,贵航集团研制生产的歼教七飞机参加了第37届巴黎国际航展,被誉为“亚洲明星”,开创了我国实物飞机参展的先河。1996年,在珠海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航展上,贵航集团的两架歼教七飞机第一次在国人面前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2006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山鹰”高级教练机,与参加航展的其他国家的著名飞行表演队一起,进行飞行表演……

  从2006年以来,安顺市一直致力于推进安顺航空城的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2006年8月省政府与中国一航签订的以“安顺航空城建设为平台,加快航空技术向民用产业延伸”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航集团以规划面积1万亩的安顺航空城建设为依托,将自身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通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

  国家和省非常重视航空产业的发展,2007年初,曾庆红同志在安顺市视察工作时指示:“安顺航空城是个好项目。军地双方要共同努力建设好”。安顺市被确定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有利于安顺市进—步发挥产业优势,以民用航空产业为龙头,强有力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实现黔中崛起和历史性跨越提供强大的动力。

  2007年12月29日,贵航集团云马飞机制造厂航空转包项目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安顺航空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新建的云马厂航空转包项目位于安顺开发区机场路,占地面积1000亩的云马工业园区内。

  安顺航空城是安顺试验区军地结合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项目之一。近年来,安顺相继编制完成了《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贵州安顺航空城产业发展规划》、《贵州安顺航空城产业空间布局总体规划》等关系全局的重要规划。

  高技术产业基地崛起

  2008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将安顺市确定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指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为促进全国高技术产业聚集,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在全国建设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24个行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安顺市为全国24个行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这标志着安顺航空城建设正式纳入国家级计划。

  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安顺开发区航空制造业为依托,建设航空制造业基地和地方机械产业基地、航空企业聚集区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航空业配套示范基地、汽车工业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飞行员培训基地,推动航空制造业实现产业集中、产业聚集、产业集群。总投资预计300亿元以上,初步规划面积35至40平方公里。

  云马飞机制造厂计划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设占地1123亩的云马产业园;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拟投资15亿元打造黄(桶)幺(铺)综合园区煤炭物流园及东出口综合园区。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为此,安排资金3亿多元加快安顺航空城基础设施建设后,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金投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融资43亿元投资安顺航空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园区优质项目的发展,全面推进安顺航空城建设。2009年,该区已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开工建设了总长约20公里的城市主干道、北航路、凌云路、双阳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民用航空项目落户安顺开发区,已有贵州中航通用飞机公司、贵航无人机研发生产项目、华夏民用飞机维修项目等。如今这43亿元投资的进入,加快了安顺航空城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项目发展,从而加快该区航空产业链的形成。

  挂牌的头两年,安顺市坚持产业基地整体规划、全球招商,当地各级各部门及相关方面已投入资金近10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进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6.34亿元。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国内外投资商纷纷入驻安顺航空产业基地。安吉精铸项目投资3亿元,占地123亩,一期工程已建设投产;天马轴承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150亩,搬迁工程已完成,现已顺利投产。

  云马产业园区项目投资12.3亿元,占地1100亩,一期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线数控车间土建工程已完成。

  中航工业和贵航集团出资1亿元组建的贵州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开发区注册;与巴西合作的阿莫特飞机制造有限公司2座复合材料轻型飞机项目已落户开发区;贵航无人机研发生产项目、华夏民用飞机维修项目、珠海雁洲轻型飞机项目也已经落实到位。

  为促进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地航空产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出口创汇5.2亿美元、利润总额11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利润总额27亿元。到2025年,贵州航空工业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在航空制造、航空服务、装备制造等主要航空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成为贵州重要的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提出,2008年贵州要启动支线飞机生产项目,大力提升贵州装备制造能力,这对贵州航空工业无疑是新的挑战和机遇。2011年12月,由贵飞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山鹰”高级教练机,正式通过国家定型列装部队,标志着贵州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山鹰”再次取得丰硕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航空工业力推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发展模式,多年的苦心积累换来军事生产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在新型高级教练机、无人机、航空产品以及国家多项航空重点项目上捷报频传。相继研制开发出10多种型号的飞机和两大涡喷系列航空发动机。被国外航空界誉为“亚洲明星”的歼教7高级教练飞机,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广泛赞誉;从安顺放飞的“山鹰”高级教练机成为我国目前技术档次最高、最新的一代高级教练飞机;涡喷系列航空发动机是我国航空装备重要的动力装置,而新型的某型号涡扇发动机已经定型,将成为多型号飞机的动力。

  2007年,贵航航空工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成为贵州包括中国航空工业屈指可数的百亿元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11年贵航航空工业总收入就达到200亿元,4年就翻了一番。

  航空航天“安顺制造”

  扎根安顺的贵州航空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贵州航空工业的主机企业。平坝的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安顺的贵飞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无人机、教练机、通用飞机研制生产企业,安大公司、安吉公司是中航工业重机公司的主力企业,他们成为国际航空产业的部件供应商,为当今最先进的空客380、波音787提供部件,云马厂、黎阳公司也在为世界两大飞机制造厂空客和波音提供部件。

  安大航空锻造公司是亚洲和中国最大的环件锻造企业,为中国乃至美欧的航空发动机、飞机和燃气轮机从事锻件生产,并为国内外的船舶、石油化工、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提供所需锻件、环轧件。如今,安大的产品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出口到十几个国家的20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2011年安大公司产值达到12亿元。

  安吉精密铸造公司在安顺开发区新建的生产区,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型热等静压机,2008年投入使用后,大大提升了贵州航空工业精密铸造的水平与生产能力。

  贵州新安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刹车机轮专业化生产厂家,研制生产的产品已囊括了直升机、歼击机、教练机、无人机、公务机、运输机等中小型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直升机旋翼刹车装置和旋翼折叠系统附件,以及各种飞机的液压、气压附件、传感器。目前承担着130多个型号产品(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近年来,相继开发研制生产了轿车空调系统、油路系统电磁阀、单向阀,汽车制动系统等,配套于上海桑塔纳、一汽捷达、奥迪、小红旗、奇瑞等多种车型;同时利用军工技术相继开发研制了高速机车、列车闸瓦(片)和机车、列车以及轻轨车制动系统、风力发电机制动部件等产品。为扩大生产,新安又在西秀新区建设新厂区,建成了现代化流水线,提升了产能。

  贵州风雷航空军械公司以航空企业的技术优势、航空机载技术、密封技术等独特技术干起了医用高压氧舱。二十几年来,风雷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高压氧舱落户在中国各大中小城市的数百家医院,代表了高压氧舱生产的国家标准。2002年风雷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研制出中国首台由计算机操纵、亚洲最大、自动化程度高、总线控制技术达国际水平的低压舱群。如今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建设了一批低压舱,并成功地为中国南极科考队研制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软式高压氧舱,在南极投入使用。

  2002年,贵州平水公司第一台采棉机试车成功,此后,经过6年的技术攻关,于2008年实现量产,开始突破国际巨头对采棉机市场的垄断,平水采棉机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与国外主流产品相比,价格便宜三分之一。物美价廉的优势,已经使得平水采棉机可以和巨头们分庭抗礼。如今每年以上百台生产速度源源不断投放新疆市场。

  30座级涡浆多用途飞机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航工业战略合作的一项重点项目之一。以30座级涡浆多用途飞机为重点,由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在贵州省发展从原材料、部附件、航空发动机到飞机制造的军民结合型航空产业全价值链体系。项目预算周期为25年,其中研制周期5年,飞机生产周期20年,全部研制经费预计为14.4亿元。该型号飞机将由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和贵飞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由贵飞公司生产。30座级涡浆多用途飞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的成功研制将填补我国50座以下支线飞机的空白,完善我国航空运输体系中机型配置,促进我国支线航空网络的建设,解决我国短航线上的缺乏小机型而使用大座级飞机营运,造成的经济浪费和环保等问题,该机型的研制对构建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速空中运输通道,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