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主任石勇在CIMES2012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未来3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个30年”,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形成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多种先进制造业互相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一、我国机床工业进入战略转型期
进入21世纪,是我国机床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机床工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化竞争充分
机床工业这所以高速增长,除国家政策引导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机床工业已基本由市场配置资源,属于市场竞争最充分、最活跃的行业之一。这一时期、着名民营企业,如万象、海天、三一重工、新瑞等企业大举进入机床行业。
据统计:我国机床工业新增私人投资占比已经由2004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以上。
2.发展阶段使然
正如20世纪最后十年的经济周期见证了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兴起、21世纪最初十年的经济周期掀起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热潮一样,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也需要新的、具有长期成长性的行业来引领,而以机床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无疑责无旁待。
按照日本经济学家战略产业领先增长理论,当电力和钢铁工业完成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战略产业的使命之后,第三组领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将是装备制造业。
3.发展模式转变
以前我国机床工业发展是“从无到有”时期,走的是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模式,其发展规律是“自上而下”。而现在进入“从大到强”发展阶段,其发展规律是“自下而上”。在新的阶段、新的时期,中国正在迈入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的道路,真正的创新时代已经来临。
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经提出主机发展优先,但到了60年代,迅速调整了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
4.发展路径变更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走的是“贸工技”即贸易优先发展的道路,外贸政策是最强势政策。进入新时期,在大批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贸工技”向“技工贸”发展转变已是必然趋势。
5.创新成为重组的根本
机床工业兼并重组的动力正逐渐由产业链后端向产业链前端转移,面对日益增大的研发费用和研发风险,用一个底层共性技术支撑上层相关多元化的产品,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已经是当今世界机床企业并购的一大趋势。
6.创新推动新旧发展模式交替
机床工业将告别过去的“突飞猛涨”,进入一个平稳调整时期,放缓也会使得各种矛盾“浮出水面”。价格竞争将会逐步转向价值竞争。竞争的结果会使产业优质资源将会进一步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而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成为解决各种矛盾组合的最优解。也将是走向产业高端的最佳路径。
二、新时期机床工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1.跨国公司全球化制造体系渐成规模
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得其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来构建起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并在全球网络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强势进攻姿态和其策略的调整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