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转型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访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姜有为

   2019-12-16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350
核心提示: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的工业经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变化很大。利源铝业、金翼蛋品、东北袜业园等一大批成长

      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的工业经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变化很大。利源铝业、金翼蛋品、东北袜业园等一大批成长性强的产业强势崛起;高速客车车体铝型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6%,为世界著名的苹果公司配套,正在打造亚洲最大的锻造基地;高精铝加工产业已发展两家上市公司,形成熔铸、挤压、型材、大部件、模具系列产业链。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在2011年全国工业增速下滑的大环境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67.3亿元,同比增长57.6%,增速加快18.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工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规模工业产销率增幅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22%,列全省之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就在6年前,辽源市才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五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曾一度资源枯竭,传统主导产业萎缩。而如今,却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六个接续替代产业。这六大产业不但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而且还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占全市工业比重已经达到了75%。那么,辽源是如何实现这一巨变的?就此,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辽源市委书记姜有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姜有为介绍说,辽源市工业经济近年来之所以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此,辽源市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了一批重要工程、计划和规划。针对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主要矛盾、瓶颈乃至特色和优势,先后出台了全市战略新兴产业3年实施计划、百户重点企业3年滚动技改计划、中小企业3年成长等计划;七大产业集群和八大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自主创新工程等七项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创新百项计划。上述工作的主旨就是要明晰全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目标和着力点。
  倾力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实施百家重点企业3年滚动技改计划。共安排了124个项目,总计投资637亿元。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技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投产,为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领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开展其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轨道交通大部件、汽车零部件、关键基础件及锻铸件;壮大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生物保健品、生物化工、绿色生物农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新型替代燃料、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工程;跃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器材、动画动漫、电子商务等。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93家,可生产近1500种产品。2011年1~10月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52亿元,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5%。三是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现全市已初步形成东辽工业集中区、渭津工业新区等八大工业园区,高精铝、纺织袜业、新能源等七个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比重已达52%。到2015年,力争将这七大产业集群都培育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大集群,届时可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将达到75%。与此同时,辽源市还尤为注重培育并不断加粗加长优势产业链,现已形成高精铝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十个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条。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此,辽源市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高新人才培育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科技体制完善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和科技创新百项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两年来,全市共有7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3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2011年,辽源又组织了91个项目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现已有诚毅车桥的重型矿用汽车梁式平衡悬架总成等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创新基金计划,还有51个项目通过了国家、省级专家初审。目前,辽源已经培育出了利源铝业等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聚新能源、复兴生物等54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和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与此同时,鉴于本地科技资源稀缺,市内不但没有国家级高等院校,甚至连省级也没有的现状,辽源市创新理念,独辟蹊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与国内外高层次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对接与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共建基地等方式,从域外引进人才和技术,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目前,全市已有65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吉林大学等51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吸引了400多位高级技术人才来辽源合资合作。
  培育要素与平台
  注重培育各类急需的要素和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功能。对此,姜有为特别强调说,在辽源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尤为注重只干好企业“围墙”外,企业急需而又干不了的事,决不为了政绩去干预和“绑架”企业。目前,辽源市已培育和建设了15个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省级技术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建了培育新生企业的六个创业孵化基地。特别是在破解企业融资难上,市里更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推进和强化了各类融资平台的建设。一是大力开展“银企保”对接,在去年全国收紧银根,资金普遍短缺的情况下,致使全市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全年同比增长了47.4%。二是积极引进私募基金,成功举办了“2011PE辽源高峰论坛暨股权项目融资洽谈会”,已有59家PE组织走进辽源,19家企业与投资基金实现了对接,全年全市共引进域外资金279亿元。三是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建设,全年由4家增加到8家,还有5家正在筹建。四是积极打造“信联融—互保池”融资服务平台,即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抵押不足而贷款难的现状,采用同行业互保或自愿组成的企业信用联合体互保的方式,从银行取得贷款。目前,仅市建筑塔机行业一个“互保池”就已取得授信额度1.1亿元。此外,辽源市还编制了全市推进两化融合5年发展规划,确定了60多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先后搭建了“全市企业产品展示平台”、“全市网络招商平台”、“全市工业企业运行分析决策系统”等。今后5年,辽源市还将与中国移动合作,总计投入10亿元,用于全市基础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力争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数字辽源”。

  记者点评  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在辽源市采访产业转型升级,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该市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并非为应景而喊口号,更非短暂的表面文章,而是举全市之力,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进行数年实干。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转型初见成效乃至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一个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牵涉到全地区的整体发展谋划、多个行业和部门、产业政策导向、各类必要的要素配置和平台建设等方方面面。不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总体目标、方向和各自的任务就很难明确;横向和纵向就很难有机协调配合,进而形成合力;更难合理有效地配置目前各地都紧缺的资源,其成效自然要大打折扣。
  辽源市在这方面就做的较好。在整个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既有各类方向、目标明确并具有引导作用的工程、计划和规划,又出台实施了多项与之相配套的举措;既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更积极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既强化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更倾力于加粗和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县区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而且实施了包保和问责制,因此转型加快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产业转型升级既然应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政府就必须成为这项工作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推手”。因为只有政府才具有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引导和协调能力,也只有政府才具备各种要素培育和平台建设等服务功能。政府不去统筹,甚至倾当地之力踏踏实实地去抓这件事,仅靠一两个部门或行业和企业,其时间过程肯定将大大延长。
  再其次,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辽源市近年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是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的机遇。但从他们的实际干法来看,该市是有长远眼光和打算的,所实施的相关规划、工程和计划也大多是三年,而且是滚动的,以便根据形势和发展的变化,不断科学和合理调整,其最终目标是真正实现转型成功。其实,放眼全国,这也绝不仅仅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才应该做的。在目前整个国家都在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大环境下,所有类型的城市实际上都面临着如何更好更快的转型和升级问题。在这一点上,辽源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王 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