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看好澳大利亚资源股

   2020-09-01 互联网黎美容12280
核心提示:  回顾2010年,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一些亚太地区成熟市场表现不俗,相关投资产品也获得不错收益

  回顾2010年,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一些亚太地区成熟市场表现不俗,相关投资产品也获得不错收益,国内首只主投澳大利亚资源的基金——汇添富亚洲澳洲成熟市场(除日本外)优势精选基金就是其中一个。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市场又将如何表现?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日前专访了汇添富亚澳基金经理王致人。

  《财商》:今年澳大利亚市场将会有什么趋势性的行情吗?

  王致人:去年澳大利亚整个的经济表现非常好,澳元经历了大规模的升值,但澳大利亚市场其实是跑输周边一些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的时候,前任总理陆克文提出要征收40%的资源税,当时很多投资人担心这会给资源型企业的盈利带来影响。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下,上半年资源股的表现不是很好。下半年开始,新任总理上台之后提出了被各方接受的征税方案,不确定性消除之后,股市也开始有所表现。

  展望今年,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的需求依然旺盛,将持续对澳大利亚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仍然看好澳大利亚的资源股。

  《财商》:去年整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如果商品价格今年出现回调,会不会也将给澳大利亚市场带来一定压力?

  王致人:短期来看,压力可能比较难避免。由于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和美元指数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美元在短期内出现反弹,那会对大宗商品形成压力。但我们目前的看法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到今年6月份才会结束,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的流动性依然会比较宽裕。而且在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之下,美元大幅反弹的概率比较低,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们还是比较关注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放。如果中国的需求还在,中国的GDP增速继续维持在9%~10%的话,即使6月份之后QE2到期,大宗商品的价格依然会受到需求的支撑。

  《财商》:除了资源类股,怎么看另一个占澳大利亚市场权重较大的金融类股?

  王致人:相对于资源类股票,我们对银行、金融板块没有那么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从2009年以来,澳大利亚经历了数次加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银行的新增贷款。从增长的角度来说,澳大利亚的银行信贷增长速度肯定不会像中国等一些新兴市场那么快。

  但新增贷款增速放缓其实早已经反映到澳大利亚银行股的表现之中,目前,澳大利亚的银行股大概也就只有10倍的市盈率,加上股息都在5%以上,所以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我们仍然能在这个板块中发现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标的。

  《财商》:澳大利亚市场还有什么别的投资亮点吗?

  王致人:更多的亮点还是来自于资源类的股票,同时,未来我们比较看好其中一些天然气的股票。

  《财商》:香港市场会有哪些投资热点?

  王致人:现在香港市场受到内地市场的拉动要大于欧美市场的拉动。这和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有关。因此今年香港的投资机会也更多来源于对内地投资机会的挖掘和把握。比方说,现在最受关注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我们也筛选了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在港上市的公司。

  而且从去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香港的一些零售股主要受到内地游客消费的拉动。实际上,香港去年涨得比较好的本地股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内地的影响。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港股中的消费类股。

  《财商》:新加坡市场你们看好吗?

  王致人:新加坡这个市场挺有意思。如果说香港是中国对外窗口的话,那么新加坡就是整个东南亚的一个对外窗口。整个新加坡市场更多是依托于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成长,很多东南亚企业的融资渠道都来源于新加坡市场。去年新加坡金融业的表现非常好,所以如果今年周边新兴市场向好的话,新加坡市场也同样受益其中。

  《财商》:新西兰市场有什么投资亮点?

  王致人:新西兰也是一个受惠于通胀的国家,亮点还是在于原材料的出口。这一点和澳大利亚市场存在同质性。由于澳大利亚市场的盘子比较大,流通性更好,新西兰很多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也在澳大利亚上市。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会选择到澳大利亚去。

  《财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对这些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王致人:人民币升值对澳大利亚出口肯定是一个拉动。因为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大宗商品的价格更加便宜了。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澳大利亚的资源消费有一个助涨的作用。

  香港方面,港元更多是和美元挂钩,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汇率可能会有一个风险。但是在香港,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一些内地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会反映到这些企业的报表上,所以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财商》:国际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欧债危机会不会给这些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王致人:我认为像欧债危机这样的事件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其实不大。这次的欧债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差别在于,次级贷款债券是全球投资人共同持有的,出了问题就会爆发全球性的危机,而目前一些出了问题的欧元区国家的债权人主要都是欧美的一些机构,确切地说是欧洲的机构,还不至于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系统化风险。因此我觉得目前这虽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控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