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验收结论的通知(湘教通[2011]13号)》,我校30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接受验收,27个获评“优秀”,3个“良好”。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此次接受验收的8个医学重点学科,7个获评“优秀”,1个获“良好”,优良率达到100%。
我校此次接受验收的学科为2006年8月首批入选的30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同年12月增补了9个),验收起止时间为2006年8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十一五”期间,30个湖南省重点学科“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瞄准世界”,在学科队伍汇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造就和汇聚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其中,长江学者15名、国家杰青8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58名、芙蓉学者13名,产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二是承担一批大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86项,获国家科研奖励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9项。
三是产生了一批高质量教改成果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招收博士生1800人,授予学位 1083人,招收硕士生6301人,授予学位5200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篇。
四是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创新基地。拥有部省级以上平台基地65个,其中新增省部级以上平台基地30个,新增科研设备近1.5亿元。
五是服务湖南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如,在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承担或参与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为传统产业“两型改造”、新兴“两型产业”培育和湘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医学综合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医院和农村医疗建设,转移各类医疗技术成果和技术310项,积极参与实施“万名医师下乡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等。
以上成绩既体现了我校省重点学科建设的实力和水平,也体现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水平。建设期间,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学校高度重视,职能部门高度协同,学院学科高度投入,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结验收期间,高文兵书记、黄伯云校长、李桂源副校长、田红旗副校长等校领导亲自部署有关工作,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确保验收任务顺利完成。学科办根据文件精神,牵头完成了学校自评、形式审查、实地检查等各环节的工作,对验收材料进行了两轮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校内答辩、实地检查和预验收,召开了多次重点学科动员会和职能部门的协调会,为顺利通过验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重点学科、二级学院、附属医院认真总结、积极工作,很好地展示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建设成效和风貌风采。无疑,此次总结验收工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