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800万辆,这个数据将超越美国历史最高水平并创下全球新记录。随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日益深化,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会继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之后受到全球半导体厂商的热捧,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市场也会加速发展,未来这个加速走热的市场中会孕育哪些机遇和热点?2011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
很多买车时间不长的新车主,对“车辆保修期”概念的认识仅限于“几年和几万公里”的了解,而对于其中的细则却懵懂不知,诸如一些小零件是否在保修期内、定期保养的重要性。记者近日采访了专家吴熙先生,他提醒车主须加强对汽车保修细节的了解。
很多车主认为,只要在保修期内,零部件出了问题,车行就应该免费更换零部件,其实不然。小零件损坏难界定,厂家一般不负责。专家表示,由于目前国家没有汽车三包的相关规定,一些易损件如玻璃、灯泡、雨刮、刹车片等通常很难界定是由于车主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坏,因此厂家一般不承担质量担保责任,或采取缩短保修时限的做法。
据了解,目前只有少数厂家开始把轮胎、音响等部分易损件纳入保修范围。不同品牌车型的质保范围各有不同,所以,车主须仔细参考汽车保养手册上的相关规定,以明确自己的权益。
我国汽车紧固件行业
汽车紧固件的品种十分繁多,虽然有部分为专用紧固件,但大多数还是标准紧固件。由于汽车对品质和可靠性的要求很高,我国生产的产品还不能完全达到国产化。目前轿车紧固件中的专用紧固件,如发动机中的连杆螺栓、缸盖螺栓、飞轮螺栓、轮胎专用螺栓、动力传递机械专用螺栓、底盘悬挂螺栓等,仍有一部分要依靠进口。从发展趋势看,汽车行业选用紧固件还应立足国内,即以技术和工作性能达到要求为主。
别让零部件拖了后腿
石油资源国内储量有限,去年进口达52%,今年将达到55%。一旦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变,我国的能源安全确实堪忧。因此,我们应该立即狠抓节能,制定全面的税费政策体制,引导我国像最注重节油的日本那样注重汽车的小型化、节油化和轻量化;还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多地关注混合动力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可能大范围采用,达到大比例节油的效果。
我们要建成汽车强国,零部件是最重要的基础。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强大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资独资和控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