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桥头铝电公司铝合金分公司车间主任田振宏从一名锅炉检修工到一名部门技术工作的负责人,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学中干,干中学,用激情和智慧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记者不久前见到田振宏时,他正在组织召开每月的车间班组经济分析会。会上,田振宏对当月的生产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同时制订出详细的技术工艺改进措施,为完成经济技术指标作出具体要求和指导。
2004年,田振宏从公司锅炉分厂委派到到新建的铝合金分公司,面对全新的生产行业,全新的环境,以及寄予希望的青海省第一条20万吨铝合金熔铸生产线,田振宏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信心。
这是一次跨行业、跨专业的职业转换,对他个人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既然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定要把这个工作拿下来,通过这八年的奋斗、艰苦努力,现在对铸轧生产线、圆锭生产线、扁锭生产线都能够全部贯通,这对我来说真的来之不易,自己感到很自豪,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在国内其他同行业都减产或者停产的时候,而我们能够满负荷生产。”田振宏告诉记者。
从技术改造中求得企业新效益,这是田振宏在铝合金分公司工作几年得来的最大体会。
“以前我们的过滤箱式单级过滤,过滤效果不是很好,成材率在83%以下,主要问题就是产品里面会出现夹渣,给下游造成的损失比较大,通过结构形式的改造以后,大大提高了滤液通过后杂质的过滤量,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成品率已经提高到85%以上”。田振宏向记者介绍道。
从2004年至今,田振宏已经进行了6个大项的技术改造,2006年7月,试制生产了当时国内高端的双零箔坯料产品,顺利通过用户的严格检验。2007年,将扁锭生产线改为圆铸锭生产线,接着又进行铝导杆设备的技改和生产,取得了成功。为了提高扁锭生产效率,他负责开展高速链条锯的技改,仅投入45万元就达到国内同类设备百万造价的性能,而且使用效果十分优良,优于造价300万元的圆盘锯。在进行技改的同时,田振宏还与分公司其他负责人共同编写了分公司的管理、技术、工艺标准制度,使工作程序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工友庞东亮不仅从田振宏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对田振宏的技改技术十分佩服。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田主任搞了好多发明、好多创造,为生产节省了很多费用。
除了大项的技术改造外,田振宏还积极鼓励班组自制工器具和耐火材料用具,不仅节省了费用还延长了工具使用寿命;组织开展“修旧利废”、“立板成功率”、“成份调整合格率”以及“固(液)体装炉时间”“生产经济指标”等劳动竞赛活动,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统计,田振宏到铝合金分公司工作以来,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从小到利用废弃的棉纱覆盖保温的重复利用,大到扁形铸锭的改造,几年来为企业节约成本3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