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前三季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6.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数据表明,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后“中国制造”时代的尴尬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时任中共领导人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核心理论,“猫论”、“摸论”、“富论”等生动又实在的言语在中共各级领导、各地老百姓间深入人心,其主旨即只要创造GDP即是王道。
2000年以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也质疑不断,“绿色GDP”、“幸福指数”、“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言论反复被官员和人们所提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确实带来了巨大效益,但这种权益之计长期运用,也带来诸如春运、占用耕地、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等不计其数的社会顽疾。并且,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并没让绝大多数同样为社会付出艰辛的农民工致富,并导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况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所创造的GDP为供应链的末端与低端,仅占整个供应链价值的20%。中国制造多无核心技术,市场为买家和国外政策牵绊,难以持续发展。
另外,这个世界也已不允许中国继续粗放型增长,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各领域出口的反倾销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全球经济萧条、劳动力不断上涨等因素也让代工产业、低端产品的出口举步维艰。近几年,陆续有“东莞3600家玩具厂已倒闭了1800家,温州20%皮鞋厂停产”等传闻。尽管某些传言有夸大成分,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中国出口企业日子不好过的事实。
国际重工领域的中国身影
微利润产品大量出口带来的经济利益吹弹即破,但也有少数居安思危的企业在摸索中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在其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在近几年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这类企业的发展势头可谓“不正常”。比如四川省尽管今年进出口发展可喜可贺,2012年1-10月进出口总值达480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但很大部分是富士康、英特尔等坐落于成都市高新综合保税区的外资出口大户贡献。
而四川省有一个面积倒数第二、仅辖六个区市县、人口仅380万的地级市德阳,在没有富士康、英特尔的前提下,却成为四川省第三个GDP破千亿,2012年前三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5.5%,达23亿美元,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二的地区。德阳市取得较好的出口成绩,主要原因是该市为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市内有以东方电气、中国二重为代表的大型重工企业。
此外,下辖的县级市广汉以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油机械设备制造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2011年以该产业为龙头所带动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45亿美元,占当年德阳市进出口总额三分之一以上,在全省县级市排名第一。另外,石油机械设备行业所带来的供应链也使广汉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其民营和股份制经济就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96%以上。
重工行业一直都是个高附加值产业,很重要的一方面则体现在其不需要像消费品那样需要以量取胜。比如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0个亿,但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每年仅生产10套左右的近海风电机组,一套机组就价值1个亿。记者通过浏览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的官网也发现,宏华集团从2012年8月份签署的三份销售协议,销售额分别为2200万美元、2亿港元和1.63亿港元,换算为人民币金额均上亿。这是皮鞋、纺织品的生产厂商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