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新钢钒炼铁厂生铁产量达40.5万吨,高炉焦比、风温等技术指标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其中,高炉铁损仅为5.04%,较上月同期降低了1.23个百分点,平均每天增铁100余吨,创今年以来最好水平。
高炉铁损是指理论出铁量与实际出铁量的差值,是高炉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降低铁损可以提高单位产量,明显降低吨铁成本。由于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性,使攀钢高炉在生产过程中生铁的损失率很高,给降成本工作带来难度。面对钢铁市场“寒冬”,炼铁厂把降低高炉铁损作为“对标挖潜”的重要课题开展攻关,在认真分析影响高炉铁损的各种因素后,通过加深、加宽主沟,降低其坡度,使渣铁液在砂窝子处的分离时间延长,减少砂坝过铁和渣中带铁;增大沉铁坑容积和改变沉铁的位置,不断改善下渣沟沉铁坑的渣铁分离效果;加强铁罐保温措施,降低铁水粘罐程度,减少铁罐带渣量,从而降低铁损。在高炉操作中,严格执行精细化操作方针,牢固树立失常就是事故的理念,稳定均衡操作,提高炉温合格率,以减少炉温波动带来的铁损升高;炉前岗位以铁口为重点,维护好渣铁分离器等重要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渣铁分离效果;渣口岗位放好上渣,以减少铁口过渣量,杜绝渣铁下地等事故。在此基础上,该厂把提高风温水平作为增加生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点,深入推行富氧、大喷煤、高风温等高炉强化冶炼技术,继续运用好余热回收、高炉煤气烧炉、热风炉前置燃烧炉以及富氧烧炉等一系列热风炉高风温技术,努力提高风温水平。
据统计,11月份以来,该厂高炉风温水平成功突破1200摄氏度,达到了1213摄氏度,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优化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奠定了基础。
(来源:山东钢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