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展结果均融进了名为CVCplus®的综合技术包。
该综合技术包主要构成部分∶
优化了窜辊/弯辊系统的机械设计;
工作辊和支承辊用的CVCplus®;
高次的CVCplus®磨削曲线;
专用的CVCplus®磨削曲线;
优化了CVCplus®磨削曲线的楔形部分;
轧制过程中CVCplus®辊窜辊;
CVCplus®智能窜辊策略;
板型控制(PCFC)工艺模型。
3工作辊和支承辊用CVCplus®
传统的CVC®有一个标准的凸度调整范围(如∶+/-0.5毫米),且支承辊为平辊,这足以满足大多数热连轧机的要求。但是,现代化宽幅经常要承受很高的负荷,且必须轧制各类产品。为满足这些要求,常常需要在前几个机架上增大CVCplus®的调整范围。通过在支承辊上采用CVCplus®补偿磨削曲线,现在可以使凸度调整范围达到-1.3毫米~+1.1毫米,而且在支承辊和工作辊之间的对称接触负载值不会过大。当然,大家都知道,利用现代化的轧辊磨床,可以精确地磨出非常陡的磨削曲线。
自2006年9月以来,中国武汉钢铁公司(WISCO)的2号宽幅新热轧机的F1~F4机架就使用CVCplus®磨削曲线。这里用一个3次方多项式来表示CVCplus®磨削曲线。由于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凸度的调整范围,所以,同一种CVCplus®曲线就可满足所有产品大纲的各种操作条件调整要求的带钢凸度。
4高次CVCplus®轧辊曲线
CVCplus®系统宽板轧机机架上的作用区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轧机的特点是必须用辊身很长的辊子轧制较窄的钢板。众所周知,在这种几何尺寸条件下,CVCplus®的抛物线型和工作辊弯辊控制文件严重地限制了窄钢板的控制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种高次CVCplus®磨削曲线。
与普通的3次方磨削曲线相比,5次方CVCplus®磨削曲线的等效轧辊凸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轧制窄钢板时,无须增大辊径差。同一种CVCplus®曲线就可以轧制所有产品和整个轧制计划。与传统的3次方磨削曲线相比,5次方CVCplus®磨削曲线在窜辊为-150毫米~+150毫米时所形成的辊缝凸度要比3次方磨削曲线大70%以上,这取决于钢板宽度。
这种CVCplus®磨削曲线已成功地应用在中厚板轧机上,如∶瑞典SSABOxelosund的中厚板轧机和中国宝钢的中厚板轧机。
5CVCplus®智能窜辊策略
CVCplus®技术领域的一项最新发展是CVCplus®工作辊智能窜辊策略。现代技术将具有很大调整范围的CVCplus®辊采用于热轧机的前几个机架上,以调整带钢的凸度。
在后面的几个机架上,采用传统工作辊的板型优化周期窜辊策略来改善带钢的中间凸度,并以此来延长两次磨辊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样做的缺点是不同的轧制计划需要不同的磨削曲线。在热轧机后面几个机架上采用CVCplus®工作辊智能窜辊策略将CVCplus®技术的优点和板型优化周期窜辊策略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在后面的几个机架上只用一种CVCplus®曲线就可轧制整个轧制计划。
为更好地说明其工作原理,对传统凸度工作辊的周期性窜辊与CVCplus®辊的周期性窜辊作了一个比较。该比较是在换辊前,同宽(1230毫米x2.8毫米)轧制约40个卷的传统深冲钢的轧制计划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消除工作辊的不均匀磨损,工作辊每轧制一个卷后窜动一定的尺寸。在这个轧制计划中,对工作辊的凸度进行了优化。工作辊弯辊系统为保证带钢的平直度,几乎用尽了整个调整范围。
到了轧制计划的后期,周期性窜辊策略被工艺模型中断,以防止因继续窜辊而使轧辊的边部磨损影响到带钢范围,也为了防止带钢边部产生过大的高次凸度偏差和平直度偏差。总的来说,通过周期性窜辊,工作辊的边部磨损呈平稳下降趋势,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
(火文摘自【Steel&IronTechnologyInformation(钢铁技术信息)】(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