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取代蒸汽锤的新一代节能设备。由于其具有节能降耗、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锻造厂家使用。但电液锤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锤杆使用寿命大大低于蒸汽锤锤杆的使用寿命。
疲劳破坏是电液锤锤杆的主要失效形式。具体为:锤杆表面的加工缺陷或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将导致金属表面或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出现局部屈服或滑移,形成三种形式的疲劳裂纹源:表面疲劳裂纹、内部疲劳裂纹以及危险截面疲劳裂纹。这三种疲劳裂纹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锤杆断裂失效。
采用二段气体氮化工艺,能有效提高锤杆的疲劳强度和表面硬度,这对锤杆使用寿命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处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第二段氮化温度和时间、氮分解率等参数,以保证锤杆氮化质量。即:
1、氮化前调质处理质量控制
1)调质后表面不允许出现游离铁素体,心部游离铁素体量不能超过5%,以保证心部强度。
2)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的晶粒变粗,氮化物优先沿晶界伸展,在氮化层中呈明显的波纹状或网状组织,也是脆性增加。
2、氮化控制
1)氮化锤杆表面呈银灰色。
2)氮化层深度控制在0.3mm-0.5mm比较合适。
3)氮化层表面硬度控制范围为430-470HV。锤杆使用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氮化硬度过高不利于锤杆的使用。
4)氮化层脆性≤2级。
5)氮化后氮化层金相组织为索氏体+氮化物。心部组织为索氏体+少量铁素体。不允许粗大组织和大块铁素体存在。
6)氮化后变形的检查。一般氮化处理的工件变形较小。电液锤锤杆属细长件,加之氮化处理使氮化层的比容增大。因此氮化前要考虑氮化后尺寸胀大,以便考虑氮化后的磨削量。
(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