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作业部深入落实“双百”方案措施,积极组织品种钢生产,取得一定成效。6月份,该部生产焊丝钢8418.53吨,超计划2218.53吨。同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焊丝钢生产成本比上月降低了36.01元/吨,全月焊丝钢生产成本降低30.30万元。
焊丝钢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制造业、金属加工等领域的专用焊接材料,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然而,随着焊接工艺的不断进步,金属焊接方式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电弧焊发展到氩弧焊接、汽体焊接、激光焊接等多种方式,对焊丝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为抢占焊丝钢市场,该部积极组织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焊丝钢的产品质量和炼成率。焊丝钢的碳、硅、锰等主要成份控制范围很“狭窄”,终点磷、硫等夹杂物和氧、氮、氢等气体残余物限定在0.002—0.008%,稍有失误就可能造成成份“出格”。为提高焊丝钢炼成率,他们成立了专题攻关项目组,由一名部领导挂帅,生产技术室牵头,并成立了脱硫、炼钢、精炼、连铸、原料等5个工艺组,共有30多名来自工艺、操作、设备、生产系统的骨干人员牵头组织攻关。他们认真总结了前几个月冶炼经验,分析了上千组数据和参数,逐个工序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影响生产的成份控制、温度波动、操作失误、设备缺陷等10多项问题,制订了50多项改进措施,每一项措施都明确了承包人员,规定了落实期限。
焊丝钢要求终点硫上限为0.002%,仅为普通钢种的五分之一。为降低硫含量,该部设置了三道防线:一是加强废钢管理,使用自产的板坯切头切尾和中包铸余等废钢;二是新投入了“吹渣机”,使铁水扒渣率从95%提高到98%;三是改进脱硫工艺,由常规的先脱硫后脱磷改为先脱磷后脱硫,保证了入炉铁水100%为含硫量全部小于0.005%的“低硫铁水”。为减少钢水“回磷”,他们优化脱磷炉的造渣工艺,适当增加渣量,保证炉渣碱度。优化氧枪的枪位和流量控制,适当提高枪位,增加“弱吹”时间,加快磷氧反应,降低喷溅。加强转炉和钢包底吹系统的维护,保证底吹搅拌。加强出钢口维护,提高转炉操作准确性,减少下渣“回磷”。6月份,焊丝钢终点磷平均为 0.005%,比上限要求低0.003%。精炼工序加强对RH设备的检查,提前涮洗真空槽内的冷钢,防止钢水加杂。优化抽真空操作,保证钢水真空处理时间在20—25分钟,降低气体残留。对部分成份波动的炉次采用LF炉—RH炉“组合”精炼,保证出站钢水质量。连铸工序采用了高碱中包覆盖剂、无碳保护渣等手段,防止钢水二次污染。为防止浇注过程中钢水“增氮”,他们优化长水口、中包止水口、滑板之间的充氩参数,中间包液面严格控制在1100毫米以上,水口浸入深度严格控制在150-170毫米之间,实施全过程的保护浇注,使浇钢过程中的“增氮”控制在5ppm之内,板坯终点氮全部控制在20ppm以下,达到焊丝钢的质量标准要求。
经过优化改进,焊丝钢炼成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6月份,焊丝钢炼成率首次达到100%,比5月份提高了2.7%。连铸恒拉速率达到50.78%,比5月份提高了9.9%。通过改进工艺,将原来镇静出钢的焊丝钢改为沸腾出钢,降低锰铁、铝铁等合金消耗。合金消耗比上月降低11.13元/吨钢,其中通过降低出钢氧含量,降低脱氧用的铝铁消耗4.52元/吨钢。
脚手架,工字钢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