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来源:从我院1999年8月2000年5月住院与门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共计189株。
2.材料:亚胺培南药敏纸片,由英国Oxmol公司提供;其他药敏纸片、MH肉汤和MH琼脂,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GHI 鉴定卡和GPS药敏卡,由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
3.仪器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仪作菌株鉴定。对革兰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菌株,用GNI 鉴定卡和相应GPS药敏卡检测,方法按操作手册进行。测出的ESBLs及药敏鉴定结果经梅里埃VITEK仪器专家系统确认纠正。
4.双纸片协同试验方法:对仪器法检出的ESBLs阳性菌株和提示耐多种头孢类药的菌株,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MHA平板上涂布好受试菌,先在平板中心贴上阿莫西林/棒酸纸片,再分别在其上下左右贴上30g/片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定和氨曲南纸片,各纸片距中心纸片为25mm,35放置24h后,如周围4个药敏片中有任何一个抑菌环距中心复合剂纸片一侧的边缘出现协同扩大或加强,即为产ESBLs菌株4.
5.药敏试验:采用API系统仪器法和MH-KB琼脂扩散法,均用标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作质量控制。
结果
3种菌株的ESBLs检出率见1.
82株ESBLs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见2.
讨论
本文18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仪器法检出ESBLs阳性率为36(68/189),双纸片法检出ESBLs为43.4(82/189)。仪器法的优点是:简单,准确,快速,24h可得ESBLs药敏试验结果及MIC值。我们把VITEK仪器法监测到的、对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定等药物未作纠正的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株,作双纸片法检测,显示14株ESBLs阳性菌,其中有6株是从同一患者的不同标本(脓液、痰液、血液、胆汁)中检出。
因此,对仪器法检测结果怀疑ESBLs阳性菌株,可加双纸片法检测。在作双纸片法时,将4种纸片(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他定、头孢三嗪)同时作为指示底物,并与中心的阿莫西林/棒酸片保持2025mm的间距,较有助于提高ESBLs阳性菌检出率。尽管双纸片法没有仪器法快速,但结果可靠,阳性率高于仪器法,成本低,适合于各级医院作常规检测用。
两种方法ESBLs阳性菌检出率不同,其原因可能与菌种不纯或变异、受药物治疗影响以及产生ESBLs的细菌数量有关。其中是否有假阳性与假阴性ESBLs菌珠,尚待探讨。
本文中3种杆菌ESBLs阳性检出率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4.5(30/55),大肠埃希菌39.4(39/99),阴沟肠杆菌37.1(13/35)。高于孙长贵等报导的大肠埃希菌32.4和肺炎克雷伯菌25.8的阳性检出率。
产ESBLs菌株存在严重多重的交叉耐药现象,易引起院内感染和播散,应予足够重视。本文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显示:对临床上严重感染ESBLs阳性菌患者,应首先考虑使用亚胺培南,其次用呋喃妥因,同时必须根据ESBLs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开展ESBLs检测并及时准确报告ESBLs菌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