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识事物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医学仪器的教材编写和教学也应当遵守这样的认识规律先了解仪器的结构如各部分主要功能位置的分布元件的大小形状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可是目前一些教材和教师的讲授都是先讲解仪器基本原理最后才介绍结构这样传授知识的顺序违背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如核磁共振NMR成像技术中的核磁共振这一内容先讲了原子核自旋然后讲原子核在静磁场中行动现象最后加入射频脉冲引出了核磁共振现象这些内容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都是由结构中元器件功能所决定的不但有数量的关系而且有空间位置和方向的关系这些直接和元器件大小位置摆放方向有关由于医学仪器发展快历史短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学习理论没有结构的帮助就很难弄懂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学生自学困难就更大了在超声诊断仪教学中如果先讲解超声诊断仪器的结构使学生先了解探头构造发射和接收都用这个探头就会给讲解发射接收转换电路这部分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了另外讲结构时了解到每台仪器备有几个不同频率的探头这为学生后来学习超声的工作频率分辨力穿透浓度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在X-CT教学中先讲结构如扫描架中的组成对理解X-CT原始数据的获取和X-CT年代的划分图像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内容就显得不那么抽象难懂了。
先讲结构后讲理论符后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结构是直观的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学生也容易接受对这部分产生浓厚的兴趣防止一开始接受理论难懂厌学的现象所以先结构后理论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推动作用。
先讲结构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例如X线发生这个内容的教学如果先介绍主高压变压器三相流器和滤波器等设备构造学生自然会提出这些部件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三相桥式流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原理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接受新知识是积极和主动的仪器的原理也就很快接受了这样就把结构和原理对号入座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结构帮助理解理论的作用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上的飞跃。
总之先讲或后讲结构只是教学顺序上的问题但关系到教材编写是否成功关系到教学效果也可以说是否尊重了教学规律。
交流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长于也乐于组织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应充分注意和发挥学生这一特点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演展比赛征文人文学科报告等活动树立校园中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文化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跨年级跨专业跨校际的活动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不应把这项工作单纯看作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都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并热心参加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