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离心球墨铸铁管的发展很快,特别是球铁管,已基本上取代了其他管材用于给水工程。但夹渣缺陷、针孔缺陷、裂纹缺陷作为其三大类缺陷,已严重影响着离心球墨铸铁的使用。各类缺陷的控制措施为:
1、夹渣缺陷
1)严格控制球化后铁水中的含镁量,将残镁量控制在0.035%-0.060%。
2)减少氧化物夹渣。在浇管过程中,对中间包及扇形包内形成的二次夹渣及时除去,同时对流槽及落槽洗刷时要均匀,防止因铁水冲击及浇铸时受热不均引起的料块脱落。
3)控制球化后的稀土加入量,防止稀土夹渣物,稀土的加入量上限控制为2.7kg/t。
4)合理的调整孕育剂及管模粉的加入量,减少浇铸过程中的不熔金属合金。
5)提高球化处理时载体气体氮气的纯净度,将纯度控制在99.9%以上。
6)控制原铁水含硫量,若含硫量过高球化时,极易形成硫化物。
2、针孔缺陷
1)注意清理管模内壁油脂和杂物,对龟裂严重的管模应及时修复。
2)控制涂料中水份,减少其发气量。
3)球化剂和孕育剂应预热除潮,对扇形包、落槽、流槽应充分烘烤、预热,减少水分造成孔针缺陷。
4)烘干管模粉,用干燥的压缩空气进行生产和对管模粉输送,对流槽进行预热,尽量减少铁水与水分接触,保证一定模粉量。
5)采用合适的浇注温度,加快生产节奏,避免铁水严重氧化时间。
6)对扇形包倾翻角度、流槽与落槽位置、高度来考虑尽量减少铁水飞溅程度。
3、裂纹缺陷
1)对出现的管模龟裂裂纹,应加大模粉量或者加快冷却速度,必要时,更换管模。对于出现的管身裂纹。如果是外来因素,应加以调整,如果是管模自身原因,应加以更换。
2)工艺参数和设备调整,也是避免龟裂裂纹关键所在。
3)适当提高管模冷却速度和降低铁液浇注温度,可以减少龟裂出现。
4)根据不同的离心铸造方法和管径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碳当量。一般控制在4.3%~4.6%范围内,碳当量过低,往往会导致石墨球化不良,生成裂纹缺陷;碳当量过高,从铁液中析出初生石墨球数量过高引起凝固前体积膨胀量过大,引起石墨漂浮。
(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