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转炉吹炼到终点时,钢水中溶解了过多氧称为溶解氧[O]。出钢时钢水脱氧合金化的目的:把钢水中[O]脱掉,转变为脱氧夹杂物;合金化达到规定的钢种成分(C、Si、Mn、Als等)。经过脱氧和炉外精炼操作(吹Ar、LF、VD、RH),脱氧所生成夹杂物(Al2O3、MnO·SiO2、CaO·SiO2·Al2O3、CaO·Al2O3)。大部分上浮到钢包顶渣,夹杂物尺寸绝大部分<30μm,钢水中总氧w(T[O])可以达到<30ppm,甚至小于10ppm,也就是说钢水很“干净”了。因此,可以用钢的总氧量T[O]来表征钢的洁净度,也就是钢中夹杂物水平。故T[O]可表示为:T[O]=[O]r+[O]j。因此要降低T[O],则:降低[O]r,降低转炉吹炼终点氧,这是产生夹杂物的源头;降低[O]j,也就是减少钢中夹杂物:降低脱氧产物,控制脱氧和精炼操作促进原生的脱氧产物上浮;减少新的夹杂物生成,也就是减少在连铸过程中钢水二次氧化。生产实践表明,冷轧深冲薄板表面线状缺陷和表面起皮缺陷主要来源于连铸板坯皮下含有Al2O3、CaO·Al2O3等类型夹杂物。因此要提高冷轧板表面质量,就要降低钢中脱氧夹杂物,而要降低钢中夹杂物首先就要降低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这是产生夹杂物的源头。
优化转炉工艺操作,强化复吹的冶金效果是降低转炉终点氧的有效措施。转炉终点氧对RH脱碳结束后的钢水氧有重要影响,应使达到目标碳的质量分数(30~10)ppm的钢水w([O])为(150~300)ppm。既可节约合金又可减少夹杂物。
(来源: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