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中防止和消除晶粒遗传的对策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540
核心提示:为防止和消除晶粒遗传可采用如下对策:1)避免锻前加热温度过高,尤其对含有V、Ti、Nb等元素的高淬透性钢,

为防止和消除晶粒遗传可采用如下对策:

1)避免锻前加热温度过高,尤其对含有V、Ti、Nb等元素的高淬透性钢,更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2)避免锻件上存在小变形或临界变形的区域,尤其当坯料加热温度较高时,应使各部位均有足够的变形量;

3)大锻件锻造后,在奥氏体区应缓慢冷却或在奥氏体温度下采用较长的保温时间;采用中间重结晶退火或长时间高温回火加退火;

4)锻后热处理应尽可能获得铁素体一珠光体组织,将原始晶粒内的位向打乱,这是消除晶粒遗传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是,晶粒遗传主要出现在高合金钢中,而高合金钢的奥氏体极为稳定,例如26Cr2Ni4MoV钢等温转变成珠光体的孕育期长达7h,生产中难以实现。近来的研究表明,采用降低奥氏体化温度,以减少奥氏体的合金化程度,从而使奥氏体稳定性降低的办法,可有效地得到珠光体转变;

5)采用两次或多次正火。因为每经过一次正火加热和冷却,位向关系就可能遭到一些破坏,经过多次加热和冷却,晶体学位向关系就可能基本被破坏,从而消除晶粒遗传;

6)对奥氏体稳定性高(尤其含有Ti、V、Nb等元素)的合金钢和截面尺寸大的重要锻件,可采用高温正火(退火)或反复高温正火(退火)的方法。因为在α→β的转变过程中比容发生变化,晶粒间产生相变内应力,使晶粒变形,产生了畸变能,在高温奥氏体区发生奥氏体再结晶,由于重新形核和长大,破坏了原来的空间取向,从而可使奥氏体晶粒细化;

7)应尽量提高650~800℃区间的加热速度,切勿在Acl温度附近保温或缓慢加热。大锻件在600℃左右保温后,应以最大速度加热到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减小晶粒遗传。

(来源:钢铁产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