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千亿 攀枝花全流程钛产业链基本形成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350
核心提示:  在近日召开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业经济汇报会上,该市亮出新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将攀枝花钒钛打造成

  在近日召开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业经济汇报会上,该市亮出新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将攀枝花钒钛打造成为千亿产业。
  近年来,攀枝花市着力实施由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经济转变、由基础原材料基地向新型制造业基地转变,钒钛产业快速扩张,全流程钛产业链基本形成。2011年钒钛产业实现总产值97.78亿元,同比增长39.6%;生产氧化钒3万吨、钒铁3.3万吨、钛渣25.4万吨、钛白粉25万吨、海绵钛4499吨。攀钢1.5万吨海绵钛项目实现试生产,攀枝花云钛实业公司2万吨/年钛锭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今年7月前建成投产。
  尽管攀枝花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但在该市“十一五”工业产值中,钒钛仅占7%,钒钛产业规模依然较小,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专家指出,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原始品位中,铁占绝大部分,钒仅占0.3%~0.5%,钛占8%~12%,因此从量上看,钢铁产业比钒钛产业大得多。此外,市场需求有限、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等因素也制约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攀枝花2011年钒钛产业总产值尚不足百亿元,即使算上依托钒钛的特色机械产业,产值也仅在300亿元上下,这意味着3~5年内钒钛产业每年至少需要增长20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对钢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提高钢铁强度、韧性的“工业味精”,钒的市场容量将不断提高。随着钛技术瓶颈的突破,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其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为此,攀枝花提出,依托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通过3~5年的努力,壮大钒钛产业规模,包括含钒钛机械制造等产业,把钒钛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到“十二五”末,全市钒制品产量达到5万吨,钛白粉产量80万~100万吨,海绵钛5万吨,钛材、钛合金1.5万吨,实现钒电池、钒铝合金工业化生产;机械产品总量达到300万吨,并引进1~2家大型工程机械或汽车整机制造企业。为实现这一目标,攀枝花将大力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强化地企合作;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全域全程开放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资源就地转化,另一方面鼓励本地企业与在全国、全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携手,谋求更大发展。(周军 谢玉先)
       相关报道  国家钒钛标准化工作组组建
  全国生铁及铁合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钒、钛工作组日前组建完成,工作组成员包括国内钒钛行业54名专家,标志着攀枝花市取得了全国钒钛制品标准制(修)订主导权。
  据了解,全国生铁及铁合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钒、钛工作组于2011年3月开始筹建,8月获得批准。工作组今后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的技术资源,积极推动攀枝花市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内外标准学术活动,争取在标准制(修)订中的话语权,提高“攀枝花造”钒钛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周 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