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井下套管经常出现漏失的现象司空见惯,对油水井的正常生产影响很大,怎样查找漏失点?“这得结合实际情况,要炼出‘火眼金睛’需要采取不同的找漏方法,甚至还要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方能有的放矢。”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监测大队副大队孙荣德如是说。 目前,孤东采油厂所属孤东油田经过近30年的开发,油水井井况老化日益严重,许多油水井的套管出现了腐蚀、变形、错断、穿孔等问题。孤东采油厂监测大队针对上述状况,不断突破油水井找漏点技术的瓶颈,完善和提高套管找漏测试工艺,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费用,提高了堵漏成效。 “对于水井漏失的情况,一般应用电磁流量计找漏法,准确判断漏失位置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大队测井队队长孙鑫说。2011年,孤东采油厂监测大队共实施电磁流量计找漏29井次,全部找漏成功,资料准确率达100%。有时,为了更加准确地验证漏点和漏失位置,他们又配合应用超声波流量计找漏技术,以解决水井漏失这一生产难题。 近年来,为提高找漏工艺的准确率和有效性,他们采取了提高井温仪井温常数等措施,重新激活了这项老技术。8-26-18井,作业前含水已达100%,与生产层的低能量、低含水现状明显不符。为此,他们采取了新的作业措施———用闭式管柱完井,开井后含水下降至88.8%,日产油3.9吨。 2011年,他们开展了“井温+封隔器”双向找漏工艺,大大提高了套管漏失井判断成功率。全年共实施该类测井24口,含水下降2.4%。特别是封隔器验证不漏、井温存在负异常的12口井,采取了卡封井温负异常的井段后,还是原层生产,取得了单井增油1.6吨、含水下降1.2%的好效果。 (赵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