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对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7670
核心提示: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及其析出相,无论在常温或高温工作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单一的奥氏体

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及其析出相,无论在常温或高温工作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因此避免了传统马氏体模具钢在650℃时出现的基体开始分解、回复软化等问题。奥氏体本身具有良好的韧性,可以通过后续时效处理获得弥散分布于基体上稳定、细小的析出相,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SDHA钢是一种能适用于680℃以上工作温度的高锰奥氏体热作模具钢,其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奥氏体晶粒的尺寸以及析出相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

相关研究表明,氮元素的加入可稳定奥氏体组织,形成稳定弥散的碳氮化物,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还可抑制析出相的粗化,提高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SDHA钢的性能,研究人员向钢中添加一定量的氮元素,将该钢与原始SDHA钢作对比分析,研究了氮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使用中频感应炉熔炼试验钢。熔炼含氮的SDHA钢(1#试验钢)时,在钢液中先后添加氮化铬铁与氮化锰铁,对浇注出的钢锭再进行电渣重熔二次精炼,以降低夹杂物的含量,并获得成分均匀、组织致密、质量较好的钢锭,然后再经1230℃高温均匀化处理;熔炼不添加氮的SDHA钢(2#试验钢)时高温均匀化温度为1280℃,其它步骤与冶炼加氮的SDHA钢的相同,两种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编号

C

Si

Mn

Cr

Mo

V

N

1#

0.632

0.901

14.255

3.158

1.698

1.786

0.208

2#

0.627

0.850

14.334

3.046

1.733

1.779

 

试验钢的后续热处理采用固溶、时效工艺,其中1#试验钢采用1200℃固溶保温0.5h后油冷,2#试验钢采用1170℃固溶保温0.5h后油冷,二者的时效处理均选择在720℃保温2h。通过改变时效工艺,将两种试验钢的硬度调整至45HRC后,选取750℃保温,时间为2,4,6,8,10,15,20h,测定保温不同时间后分别的硬度,并绘制成热稳定性曲线。

结果表明:加入氮后,钢中主要析出相为V(C,N),硬度提高了2HRC;在750℃时的热稳定性更佳,在20h的时效时间内硬度维持在45HRC以上;在晶界处存在形状规则的钒的碳氮化物,降低了晶界强度,使含氮钢的室温横向冲击功下降了约8%。(心远)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