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在合金模具钢中的作用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4350
核心提示:合金元素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⒈对临界点的影响Mn、Co、Ni、C、Cu、N等元素合A3温度下降,A4温度升高

合金元素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对临界点的影响   Mn、Co、Ni、C、Cu、N等元素合A3温度下降,A4温度升高;V、Cr、Ti、Mo、W、Al、P、Sn、Sb、As、B、Zr、Nb、Ta、S、Ce等元素使A3温度升高,A4温度下降。

⒉对铁-碳合金临界点的影响   Mn、Ni、C、Cu、N等元素使铁碳相图中的S点和E点向下并向左移,A3线(GS线)也向下移(Co除外);V、Cr、Ti、Mo、W、Al、P、Sn、Sb、As、B、Zr、Nb、Ta、S、Ce等元素使S点和E点上升并向左移。

⒊与模具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   一些合金元素与晶界结合,形成晶界偏聚;与位错结合形成柯垂耳气团。对钢的组织及性能产生影响,如产生晶界强化、出现晶界脆性、出现晶间腐蚀等。

⒋对C、N形成碳化物、氮化物   Ti、Zr、Nb、V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为强氮化物形成元素,W、Mo为中强氮化物形成元素,Cr、Mn、Fe为弱氮化物形成元素。碳化物与氮化物作为钢组织中的强化相,起到提高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以及细化晶粒的作用。

⒌固溶于基体组织中起固溶强化作用   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W、Mo、Cr、Mn等与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Al、Co、Cu、P、S、N等,在高温时能固溶于奥氏体中,相变后遗留固溶于室温组织中,对基体组织起固溶强化作用。

⒍对C曲线影响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Al、Cu以及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等使C曲线右移而不改变曲线形状。Co使C曲线左移。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V等不仅使C曲线右移而且使其形状改变为具有上、下两面三刀个“C”形曲线。提高临界点的元素如Si、Al、Co、Cr、Mo、W、V等使C曲线的“鼻子”向上移动,降低临界点的元素如Mn、Ni、Cu等则使C曲线的“鼻子”向下移动。

⒎对奥氏体化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加入提高了钢奥氏体化温度和延长了奥氏体化的时间。Al、Ti、Nb、V元素强烈阻止了奥氏体晶粒长大,W、Mo中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C、P、Mn(高碳时)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⒏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影响   Ti、Nb、V、W、Mo等强和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推迟贝氏体转变较少;升高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降低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明显出现珠光体和贝氏体两条C曲线。铬和锰等中、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推迟后者更显著,因而出现了另一种两条C曲线形式。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铝和硅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推迟贝氏体转变更强烈。镍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钴降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但镍和钴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

钢中晶界偏聚强烈的元素如硼、磷、稀土等元素使先共析铁素体转变显著推迟,对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推迟较弱,但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

⒐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多数合金元素使马氏体点MS降低,其中Cr、Mn、Ni元素的作用最强。只有Al 、Co元素是提高马氏体点MS的,Si元素则影响不大。

⒑对回火组织转变的影响  多数合金元素推迟马氏体在第二阶段的分解,阻止碳化物的分解和聚集,升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温度,改善钢的回火稳定性。同时合金元素也催了二次硬化、二次淬火现象。

⒒对工艺性的影响   加入大量的合金元素促使钢内部产生大量的共晶碳化物,给锻造增加了难度,经切削加工制造了困难,给热处理带来了棘手的难题,给焊接造成了难以实现的困难。模具钢中加入Pb、Ca、S、Se元素,却能改善模具钢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来源:模具钢)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