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莫 摄) 核心提示: 7月9日,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报大戏正式拉开大幕,A股市场上市公司前半年的经营成果也即将正式展现在投资者面前。 对于今年业绩大幅下滑的水泥企业来说,往日风光早已不在。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布的中报预警情况显示,除东北地区,我国水泥企业利润下降幅度平均在五成左右。近期产业面的消息也不乐观,进入7月的第一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跌势依旧,环比下跌0.78%。下跌的区域主要有天津、河北、河南和海口等,下跌幅度10~60元/吨不等。 面对中报大考,水泥大鳄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近期海螺水泥连环发债,补充流动资金和调整债务结构,参股青松建化,大举进军西北,但其盈利能力却备受资本市场质疑。西北王中材集团旗下的祁连山和天山股份今年预告业绩下滑五成以上,而中材国际海外大项目受雨季影响,业绩下滑三至五成,为了显示对公司的信心,管理层于近日集体增持股票。而目前水泥综合产能最多的中国建材集团,一如既往的直奔水泥市场的价值“洼地”,在西南地区频频出手,扩大市场份额,增资北方水泥,争夺东北核心利润,稳固话语权。 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水泥大鳄依据各自优势,各显神通,并购、重组、参股、淘汰的大戏频频上演,水泥市场烽烟再起。 海螺水泥:连环发债备受质疑 进军西北战略明显 日前,海螺水泥公告称在国内发行不超过60亿元的公司债券,用于补充本公司流动资金和调整债务结构。 一石激起千层浪,海螺水泥近年来连环发债,同时水泥市场又“跌跌不休”,海螺水泥的中报预测利润下跌近五成,这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 连环发债 近年来,海螺水泥连环发债,自2008年以来,海螺水泥分别以股票增发、债券发行、项目公司借款等方式融资超过200亿元,但募集资金并未用于实体项目投资。 2011年6月14日海螺水泥刚公告95亿元公司债券上市,第二天(6月15日)便宣布投资4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披露公告表示该次理财投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85%、8.50%、4.80%。据媒体披露,该项理财投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9%,仅高于去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投资收益共计1.55亿元,低于去年发债募资的成本,名赚实亏。 利润大降 投资失利的同时,令资本市场更加不满意的是,海螺水泥给出的年报业绩预警。6月7日,海螺水泥发布中期业绩预警公告称,今年初至今,受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水泥市场需求增速回落,水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预计今年上半年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以上。2011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94亿元,如此算来,海螺水泥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减少近30亿元。 战略参股 就在此时,新疆水泥企业青松建化发出公告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青松建化与海螺水泥商谈和沟通,三方5月31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海螺水泥将参与青松建化的定向增发,而农一师将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给予青松建化支持。 根据协议,海螺水泥以13.53元/股的价格,认购青松建化定向增发股份数量暂定为1.5亿股。认购达成后,海螺水泥将成为青松建化的二当家。 “参股水泥企业,海螺水泥的战略意图是大于实际投资收益的”业内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此前海螺水泥多次成功抄底冀东水泥,海螺水泥从2008年开始曾先后三次举牌冀东水泥,且每一次举牌都在冀东水泥股价阶段底部,而举牌之后,冀东水泥往往走势喜人。此次参与青松建化定向增发并介入其管理层的行为,被市场人士猜测为海螺水泥的又一次抄底动作。 曲线西进 西北市场原本是中材集团的地盘,接手天山股份、祁连山水泥等企业后,中材集团便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几年来,很多对手觊觎西北市场,却都未成气候。而西北地区的巨大潜力,成为水泥企业的必争之地。 近年来,华东、华南的水泥产能增长较快,以至于地区性产能过剩情况十分严重,今年市场情况并不景气,华东区域更是成为水泥价格下滑最厉害的区域。 尽管西北地区水泥产能近年来也增长不少,但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欠账”较多,西北地区的水泥需求增速将高于其他地区。2011年西北地区的水泥销量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正飞速的发展着,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水利兴建、电网改造也在提速,城市化进程速度亦在加快,相对于华东、华南地区,其潜在的水泥市场需求更加巨大,这也是前不久新疆传出还可新增水泥生产线的依据。 而新疆一直是海螺水泥的空白点,此次“海螺水泥显然是有备而来,进入的并不冒失。”业内专家表示。海螺水泥的目的很明显,自己不直接建线进入,通过青松建化达到对新疆市场的渗透效果,这容易被地区市场所接受。斥资20亿元成为新疆青松建化的第二大股东,并以海螺模式改造其企业管理、水泥生产以及市场把握,如同再造一个海螺水泥。 搏杀西北 另外走政府支持路线。中材集团能在西北地区称霸,很大因素源于地方政府支持,精于商场斗争的海螺水泥自然深谙此道,其在进入甘肃市场之前,早早的便开始与当地政府接触,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后就大胆的投资项目建生产线。再者就是造势,频频出现于媒体面前,通过对口帮扶援建项目等,赢得好感,争取进入市场时的良好口碑。 海螺水泥从一个小水泥厂成长为中国水泥行业排头兵,赶上了我国经济这一轮的高速发展,但一路走来,无不是伴着一番市场搏杀。海螺水泥每进入一地,都将给该地带来不小的冲击。而此次海螺水泥高调进入西北,西北地区这场旷日持久的水泥市场争夺战将拉开帷幕。 中国中材:“西北王”日子不好过无奈增持表信心 今年的西北市场和去年不可同日而语,“西北王”的日子今年也不好过。 产能大幅增加,需求较为疲软,今年西北地区水泥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能力大减。在中材旗下的天山股份、祁连山等企业,一季度均以亏损且同比大幅下降收官。 业绩下滑 天山股份近日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12000万元,同比下滑六到八成。 祁连山预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祁连山表示,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虽然区域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产销旺季,但由于前期铁路等重点项目启动较晚,加之一季度“倒春寒”效应的影响,导致市场前期需求不旺,产品价格虽环比逐渐上涨但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 暗含暖意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祁连山此番利空公告或暗含暖意。祁连山在公告中提及“今年4月下旬以来,区域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产销旺季”。公开数据显示,祁连山水泥报价二季度环比回升,最新达320元/吨,较一季度低点上涨逾40元,且因基建需求上升,已需提前订货。因此,下半年西北水泥市场有望回暖。 业内专家表示,受益基建投资恢复,甘青区域水泥供需正在回暖。2012年甘青区域新增产能只有祁连山的两条线,考虑到一部分淘汰产能,今年水泥新增供给总量很少。从需求面来看,今年4月西北基建投资恢复,这将带动区域水泥需求回暖,区域水泥价格有望见底回升。 祁连山的产能正在稳步投放,目前产能1900万吨,2013年目标产能3000万吨。公司水泥生产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地区,目前占甘青地区水泥产能比重为35%左右。未来公司计划通过新建和并购重组方式逐步扩张产能、增强区域控制力,2015年产能达到4500万吨,占区域比重计划达到55%。 “殃及池鱼” 水泥行业上半年备感严寒,位于水泥行业更上游的水泥机械更加感到阵阵寒意。 中国中材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材国际近日披露公告称,在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和外部经济不景气之下,水泥行业备感严寒,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30%~50%。 中材国际二季度净利润相比于一季度有了更深幅度的下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78亿元,同比下降15.1%,因而单独看公司第二季度单季度盈利情况,净利润大约为0.91亿~2.39亿元,同比下降43%~78%,环比也出现较大下降,低于预期。 处于水泥行业上游的中材国际,主营业务为大中型水泥生产线建设、装备采购与制造等。为个别境外总包项目预计产生亏损,需要计提损失,而且,少数项目进度没有达到预期。 “主要是2008年公司快速扩张,早期一些项目订单的资源利用率没跟上。”比如一些项目缺乏经验、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上没跟上等,公司预计一些项目要亏损,计提了相关损失,中材国际证券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今年订单是较多的,主要是海外一些项目受雨季等影响,进展没跟上,收入确认没这么快,业绩不达预期。”她表示。 无奈增持 为了公司的信心,中材国际7月6日公告称,公司高管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28.9万股。 公告称,7月4~5日中材国际董事长王伟、董事兼总裁武守富、副董事长于兴敏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邢涛、夏之云、贺岚曦、吴选民、蒋中文、焦烽、沈军、赵惠锋、方芳、隋同波、倪金瑞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购买公司股票2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6%,成交价格为9.73~9.97元/股。 中材国际管理层对下半年经营业绩转好的预期与决心,可见一斑。中材国际表示,如果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出现新的增持公司股票的行为,公司将做进一步披露。 中国建材:直奔价值“洼地”“南拳北腿”动作频频 与中材的低调、内敛、精工细作不同,中国建材从来都是不忌讳高调出场,并购重组风生水起全面开花。今年的中国建材还是一如既往的直奔水泥市场的价值“洼地”,在西南、东北两块区域,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市场疲软之时,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话语权。 布局西南 去年年底刚刚成立西南水泥,是中国建材继组建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和北方水泥后的第四家水泥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西南水泥便动作频繁。 先是4月份,西南水泥入驻昆明经开区科技创新园,注册成立了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占领了云南这个西南地区重要的桥头堡,搭建销售网络和结算平台,以整合西南地区水泥行业资源,开辟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市场。 5月,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奠定了整合重庆水泥市场的坚实基础,宣告在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水泥战略布局正式成型。 随后西南水泥在四川康巴再下一城———联合重组四川康巴水泥。康巴水泥公司建设项目是目前在建的批复产能为2000t/d熟料新型旋窑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年产90万吨水泥粉磨设施,并带3.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00万吨优质水泥的生产能力,成为甘孜州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中国建材西南水泥在西南地区的话语权正在逐步确立。 同在四川境内的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嘉华)近期也为顺应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产业整合的趋势,正式加盟中国建材西南水泥。四川嘉华是一家以特种水泥生产经营为主的老企业,近年研发生产的仿石材、仿木材的纤维水泥板材,已形成年产5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不仅在四川,西南水泥贵州、云南、重庆也频频出手,已经成为目前西南地区实力最强的水泥生产企业。截至目前,西南水泥已经拥有水泥产能超过5000万吨,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可达7000万吨。 “这个时候西南区域的重组成本低,企业也有强烈的重组诉求,如果来晚了,就会被别人先吃螃蟹。”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未来西南水泥的发展目标是用两到三年左右时间,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在云、贵、川、渝三省一市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占西南区域20%~25%市场份额,成为区域内最大的专业水泥公司。 挖潜东北 西南市场适合整合,而东北市场则是今年上半年效益惟一还不错的地区。中国建材近期宣布增资28亿元力挺北方水泥,中国建材持有北方水泥的股权由55%增至70%。 北方水泥成立三年以来,北方水泥积极推动在东北地区的联合重组和市场布局,目前已重组20余家企业,产能超过2500万吨。 中国建材管理层表示,此次增资将改善北方水泥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加快中国建材在东北地区的联合重组、完善战略布局和巩固、扩大核心利润区,提升在东北市场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国建材看好东北地区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在东北区域的重组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重组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宾州水泥,2012年北方水泥重组北疆集团等企业,此次增资北方水泥,对提升中国建材在东北市场的后续发展实力和对黑龙江地区市场控制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