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铜合金管的涡流检测方法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680
核心提示:  金属构件的应力集中区域是其缺陷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源。金属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其内应力集中区

  金属构件的应力集中区域是其缺陷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源。金属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其内应力集中区域的产生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

  加工中金属材料往往要经过熔化、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当金属材料大大超过超声波探伤仪居里点(768℃)时,其中的残余磁性消失。但随后金属材料在地球磁场中逐步冷却(温度低于居里点),在磁机械效应下产生结晶的同时,也形成了磁组织。冷却过程所形成的金属构件的微观结构,包括构成金属的颗粒形状和大小、颗粒的均匀性和构型,有无夹杂物或缺陷等,都将以金属的磁记忆形式表现出来,构成该部件的“遗传”特性。

  ACFM法。它是一种电磁技术。用于检测金属表面的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量,但无须与被测件接触,可通过涂层进行检测。其工作原理是:在被测件中感应生成一个均匀的交流电流,当表面存在缺陷时,则对生成的均匀电流场起到干扰,此时,采用特殊的专用探头、仪控系统和软件,可测到平行于缺陷和垂直于被测件表面的受扰磁场,从而查出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量。ACFM检测时能通过厚度高达5mm的涂层,可提供缺陷长度和深度的信息。由于检测缺陷和对缺陷进行的定量是基于测得信号的理论分析,故无须在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ACFM的检出概率(POD)与MT相当,但很少出现虚假信号。

  以德国科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为标志,无损检测作为应用型技术性学科铜和铜合金管的涡流检测方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封尘,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随着物理科学发史的线索,以更宽广的视野去寻找无损检测学科成长的足迹。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过伟大的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遗产中就有不少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早已具有朴素的无损检测科学思想。

  铜和铜合金管的涡流检测方法,按使用的探头形式分类,有穿过式线圈法、旋转式点探头法、内插式线圈法三种。由于铜和铜合金管的生产速度较高(有100米/分以上),所以特别适合于穿过式方法的涡流检查。除了可做成品阶段的探伤外,因为生产过程中管的尺寸变化、材质温度变化等对探伤的影响都很小,所以也很容易在中间品阶段进行探伤检查。中间品阶段的探伤一般是放在热处理之后定尺切断之前进行。铜及铜合金的穿过式探伤一般使用自比差动式线圈,这种线圈对沿管线方向分布的长条状缺陷的检出灵敏度较低。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