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双层卧铺与一辆装载有甲醇大型罐车追尾,造成36人遇难。在此背景下,甲醇运输安全问题引发业内思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前甲醇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很大层面上从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方面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甲醇行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装置建在资源地可有效的降低成本。基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我国甲醇主要生产区集中在西北。 据金银岛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西北地区甲醇年生产能力在1756万吨,占全国的17%,较去年增加了477万吨;其次为华北地区,646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接下来是山东、华中。从消费区域看,华东以及华南地区为我国甲醇的主要消费市场。上述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甲醇行业存在产销地分离的局面,中国甲醇消费区域分布的不平衡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主产区运力情况已成为行业关心的问题。 鉴于甲醇产销分离的特点,运输是甲醇市场关注的焦点。金银岛监测数据显示,就现有运输模式来看,以汽运为主,车皮运输、水运其次。目前市场上配有车皮运输的企业不足十家,均为西北企业;而华北、山东、华中等地货源多采用汽车运输;川渝、两湖及安徽等地部分货源可采水运模式。金融危机爆发后,华东、华南市场被进口货占领;当地货源多通过外轮水运至沿海港口。 记者了解到,2012年,甲醇进口量有所缩减,国产货开始重新频繁流入沿海城市。运输仍是当前需主要克服的问题。一方面,费用较高。以新疆货为例,其发往宁波完全入库成本在1000元/吨以上,而今年其出厂价在1800元/吨附近。另一方面,周期较长,运输数量有限。例如,山东货源发至江苏周期在5~7天,中间经过12~13道闸口;川渝发往华东周期在10天左右,船载运量在2000~3000吨/只;西北货发至当地周期通常在7~10天。此外,船只数量、客户是否拥有接车皮的能力,也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我国煤炭产能比较大的地区始终想把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做大,各产煤区几乎“逢煤必化”。 近期,新型煤化工项目即将开闸的消息已在业内不胫而走,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以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近期赴相关企业调研,更让煤化工企业重拾信心。 业内专家表示,“煤化工产业要适度发展,但以前一些地区不顾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煤化工的教训一定要吸取。同时,在规划项目时,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也一定要考虑进去。” 金银岛的分析指出,基于西北地区铁路运力不足的情况,后续该地新建项目需加强物流环节的建设。希望相关部门在新建煤化工项目立项审批时能对配套物流运输建设设立更高标准,估算企业增加铁路外销的比例,同时加大西北地区铁运能力并加强监管。 业内人士建议,危化品运输物流安全问题有待加强,装运货物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夏季最好早晚运输。公路运输驾驶员据道路状况调整车速,并应确认有足够的安全车间距离。遇恶劣天气最高时速20公里,并开警示灯,防追尾。驾驶员一次连续驾驶1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实际驾驶车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 相关报道 事故引发甲醇市场小涨 在“8·26”特大交通事故影响下,国内甲醇市场引发新一轮小涨。 该事件发生后,车辆运输管制严查力度增加,山东、陕西等生产企业多要求自提车辆携带所有随车原始证件以备检查。据一甲醇商家表示,目前车与货物总重量不得超过55吨,装载数量由之前的37吨降至34吨左右;由此导致运费较前期上涨20~30元/吨。与此同时,回货速度也有所减慢。去往陕北的包茂高速公路较为拥堵,同样时间下,回货量不足原来一半。 另外,西北部分甲醇装置开始集中停车检修。宁夏神华宁煤167万吨/年产大型甲醇装置临时停车检修;甘肃华亭中煦60万吨/年产装置自8月26日例行检修一个月;陕西咸阳化工60万吨/年产煤制甲醇装置自8月22日起因设备故障临时停车检修。在此消息影响下,内地部分区域价格抬头,河南区域所流通西北货价格较上周末涨70~80元/吨;山东上涨50~60元/吨;华北、安徽等地企业亦有不同程度调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