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正式揭牌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2030
核心提示:  为强化“技术领先战略”,实现“从钢铁到材料”的战略,宝钢集团对研发体系进行了调整,在原宝钢股份研

  为强化“技术领先战略”,实现“从钢铁到材料”的战略,宝钢集团对研发体系进行了调整,在原宝钢股份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新组建的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近日正式揭牌,这是宝钢进一步整合优化研发资源,对整体研发体系及运作机制进行的全新变革,是宝钢形成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研发能力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
  宝钢在新一轮发展中提出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转型发展目标。为加快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近期宝钢整合研发资源,并对研发体系做出了重大调整,在宝钢股份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平台,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聘请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宝钢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提供重大决策咨询。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指出,宝钢成立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是面对未来,对自身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调整,是宝钢技术创新机制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必将进一步提升宝钢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也预示着宝钢切实将科技创新放在核心战略地位,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说,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作为宝钢的共享研发平台,肩负着三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面向集团钢铁主业,开发新一代钢铁技术和新产品,特别是在满足绿色钢铁制造技术要求和提升全产业链节能减排水平方面要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以实现宝钢要“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和绿色产业的驱动者”的宏伟愿景;二是面向集团多元产业,为多元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成为各多元产业依靠技术进步走在各自业界前列的强大后盾;三是聚焦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前瞻性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究,为宝钢未来的发展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乐江在讲话中指出,多年来,宝钢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宝钢的技术创新在相关管理、配套机制、创新成果的应用技术、高端产品的实现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徐乐江说,在钢铁微利时代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下,宝钢人要总结汽车板、硅钢等关键技术创新领域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技术创新在提升宝钢整体竞争能力,加速实现二次创业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克服、完善在技术创新管理和配套机制的建立实施方面的薄弱环节,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主动出击,加大研发投入,激发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加快在关键技术、重大创新成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保持宝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先发优势。   (严伟明)

相关链接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奔去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由最初的宝钢中心试验室发展成为如今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名、教授级员工71名、宝钢专家23名、首席师72名,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近50位的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成为宝钢研发体系核心力量。
  中心试验室———宝钢研发体系的萌芽:伴随宝钢一期工程建设,1983年2月以试验、测试为主的中心试验室破土动工。1985年9月,中心试验室建成,同年12月投入使用,拉开了宝钢培育自主研发力量的序幕。
  钢铁研究所———宝钢研发体系的成长:1988年10月19日,宝钢在原中心试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宝钢钢铁研究所,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科技信息研究,高等级X系列管线钢、汽车板、大桥用钢、集装箱板等重要产品。
  技术中心———宝钢研发体系的发展:1994年,公司着手筹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1995年7月21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正式成立。1998年11月20日,随着上海地区钢铁产业重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变更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研究院(技术中心)———宝钢研发体系的壮大:1999年8月5日,宝钢集团在原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上海宝钢研究院,标志着宝钢开始迈向自主创新之路。
  中央研究院———新起点,更辉煌:围绕公司新一轮发展目标,为实现“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公司愿景,完成“从钢铁到材料”的战略转型,公司决定成立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   (肖言)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