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后几天,经济领域最热的新闻莫过于国土资源部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开标。 10月25日,开标现场,8省(市)的20个区块分成四组同时进行开标。83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的投标人及陪同人员,招标负责人和他们的后援团队人员,陆续进入北京海淀区裕龙国际酒店。大厅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投标火爆 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开标,来自全国各地共83家企业参与了20个区块的角逐,共投送合格投标文件152套。 投资者中,既有“三桶油”、“五度电”、神华能源、重庆能源集团等老牌能源企业,又有巨星科技、航民股份、惠博普、海越股份、中天城投、紫金矿业、湖北能源、永泰能源、广汇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还有很多诸如中绿世纪新能源、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等陌生面孔。 从现场看,重庆黔江区块的招标现场最为火爆,吸引了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神华、中海油、国电电力、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在内的13家企业参与竞标,尽管占有资源重叠和技术优势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报价分别仅为3.97亿元和1.75亿元,似乎缺少参与热情,但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以17.35亿元的最高勘查总投入报价,使黔江区块成为全场20个区块中的“标王”。在该区块的角逐中,国投公司和中海油也分别以12.84亿元和10.83亿元的高报价,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湖南板块也热得发烫。位于该区块的湖南龙山、保靖、花垣、桑植、永顺5大区块,共吸引超过40家投标者。其中,保靖区块就吸引了国投高科、神华地质、大唐华银电力等12家企业参与竞标,其中,大唐华银电力承诺勘查总投入12.09亿元,神华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也报出8.7亿元的高价。湖南桑植区块也吸引了11家企业参与,其中,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和湖南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竞标者,后者报价达到7.37亿元。 湖北鹤峰区块则吸引了11家巨头参与,其中,国发中海能源当日报价16.61亿元,创下该板区收到的最高价。华电湖北和神华能源则分别报价10.97亿元和10.78亿元,分居第二、第三。 贵州板块的5个区块,吸引37家企业投标,平均每个区块竞标企业都在5家以上。其中的凤冈页岩气一区块,就吸引了紫金矿业、中天城投、华油惠博普、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陕西清水川能源、陕西亿华矿业开发、铜仁能源、盘江煤层气开发等8家企业参与。而中绿世纪新能源公司投标三区块以12亿元的报价居该区块第一。 粗算,此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参与的资金高达上百亿元,参标的民企占了全部投标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这相对于集体缺席首轮探矿权招标令人眼前一亮。 投标火爆,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投资者看好页岩气。尽管有媒体称,评标阶段“并非价高者得”,最后要由评标专家组从勘查部署、资金预算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投标人的方案进行评审排序,评出中标候选人,然后由国土部经过公示后最终确定中标人,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报价体现了投标人的投标自信。 投标的火爆,无疑显示了投资者对页岩气开发前景抱有很大信心。 “骨头里的油” 页岩气是藏在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页岩气,就是通过钻井深入地下储存页岩气的岩层,用水、砂子和化学用品混合而成的“鸡尾酒”式液体,在高压下注入岩石,使岩石分裂,让天然气从岩石中逸出,然后导向气井表面,输向用户。所以,有专家形象地将页岩气比喻为“骨头里熬出的油”。 骨头里的油不多,人所共知。从骨头里榨油,投入产出结果会是怎样的差强人意,可想而知。 但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的成功,却以无可怀疑的事实告诉全世界,页岩气这个“骨头里熬出的油”也是个好东西。资料显示,美国近几年页岩气产量取得爆发式增长:2000年时还为零,2010年和2011年已达到1378亿立方米和1800亿立方米,分别占了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3%和34%。如此快速增长的产量,不仅让美国实现了能源自给,由油气进口国变为油气输出国,而且开始影响北美甚至世界能源格局。 美国所引领的“页岩气革命”,激起了全球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情。本来就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安全危机的中国,当然不会放过页岩气这个“未来能源的新宠”。 常规油气“接班人”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尤其是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预计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将达到3800亿立方米,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为20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1800亿立方米。 而中国不缺少页岩气资源。初步统计,我国页岩气可采量为25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达134万亿立方米。如果“十二五”末,我国能够按照规划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并最终在2020年将页岩气产量增加到1000亿立方米,使之占天然气消费比重的26%,成为我国天然气能源的重要支柱,则中国能源短缺的状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能源困局的改变,让页岩气这个常规油气的“接班人”备受瞩目与期待。 2011年底,国家将页岩气正式批准为独立矿种,这从理论上解决了油气开采权问题,为其按独立矿种制定投资政策扫除了障碍,让央企独占资源的优势不复存在,这极大地触动了民企的敏感神经,引发了民间资本的页岩气畅想。 本轮页岩气探矿权公开招标,明确规定凡在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及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并且招标采用公开方式,招标区块也避开了矿权重叠区,这为吸引多元投资扫清了障碍。 可以做这样的大胆预测:以页岩气和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将成为今后中国政府能源领域的施政重点。页岩气,必将成为未来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页岩气的黄金发展期正在到来。 勘探风险大 尽管有专家看好国内页岩气开发的前景,声称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页岩气井能够以稳定的速率长期产气。但可以肯定,处于页岩气产业链条勘探与开采环节的投资者不会是最先的获益者。 从了解的情况看,招标区块资源勘查程度太低,计算资源储量的储层参数误差大,资源勘查目标层的资源潜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资源勘探的风险因此极大。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钻井过程中持续测井,以了解地质和储层,没有气产,压裂马力却远超生产井,探井的成本因此较高,加上国内页岩气水平井地处偏远山区,尚未形成井网规模,加之探井作业复杂,水平井位置也易与储层位置发生偏差,因此不太可能实现赢利。 按照招标要求,本次招标出让的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年均勘查投入应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也即1000平方公里的区块3年最低投资为9000万元),钻达目的层的预探井等钻探工程量最低应满足每500平方公里两口。壳牌中国一位高管在与重庆能源集团高管交流时就表示,中标企业的勘探投资实际支出可能会远高于这个数字。投入产出的不确定性,显然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也正因为如此,有专家认定,中国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尚需三到五年。有人甚至预言,“参与页岩气开采的企业想要实现盈利,成本至少需要下降60%,预计需要5~10年才能够实现盈利。”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则公开表示,我国页岩气未来的投资规模和发展规模潜力都很大,但发展速度会相对较慢,“未来五年都算起步阶段。这五年,如何完善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会处于摸索阶段。” 三步掘金逻辑 众多企业现在争先进入页岩气领域,与其说是为了投资收益,不如说是出于战略考虑:“抢占先机”,“战略储备”,“寻求未来增长点”。 那么,页岩气上游企业能成为页岩气开发的受益者吗?回答是肯定的。 按照投资的逻辑,页岩气从起步到进入黄金时期,分为三步,受益顺序依次为:勘探设备提供商——油田服务商——开采企业。页岩气升温,必将遵循这个逻辑。处于页岩气开发产业链的勘探、开采与储运、利用三个环节的各企业,将在相应阶段受益。 在勘探环节,页岩气开发设计和特种设备制造商和技术领先的油服公司可望最先受益。油气特种设备行业尤其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 在开采与储运环节,除上述两类公司仍将持续受益外,储运商凭借管道网络、加压设施等优势也将在页岩气开采形成规模化产能后受益,油气企业也可在稳产阶段逐渐获利。 在利用环节,化工行业中的尿素或受页岩气开发而重新提振,重获赢利空间;天然气汽车行业的悄然兴起也可借助页岩气开上一个台阶。发电与居民用能的优化,也可获得大的转机。 然而,投资有风险。时时观察着页岩气产业动向的重庆巨能建设集团的董事长母元林说得好:“页岩气短期内的不确定性,让人难以舍弃。投资页岩气概念,尤其需要遵循投资三步掘金的逻辑,谨慎地把握好投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