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 发改委酝酿墙体材料淘汰目录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390
核心提示: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材料行业是直接关系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建筑水平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材料行业是直接关系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建筑水平与建材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随着近年来国家墙体材料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墙体材料正在从单纯推进“禁实”、“限粘”,转向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安全,从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弃物的简单利用,转向资源节约和发展的循环经济,从单纯发展粘土替代材料转向为建筑产业化配套方向发展。
  这样的转向从何做起?生产实心粘土砖因耗用土地惊人,“禁实”、“限粘”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目前一场如何确定主导产品、如何统一产品标准与准入门槛的争论正在展开。
  在这场争论中,行业乱象被层层揭开。墙体材料多年来高增长、高利润率,表象一片繁荣的背后,厂家多、规模小、生产率低,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的粗放式生产方式暴露无遗。
  市场风起云涌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不得不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今年新型墙材市场的表现,因为今年申报的此类项目实在太多。对于现有市场的能力、规模、布局,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思考了。”
  随着我国“禁实”、“限粘”工作的深入,新型墙体材料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利润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身于此。
  来自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0年,砖瓦及建筑砌块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3%,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7.15%,利润总额年均增长55.8%,这样的利润水平远远高于建材行业的总体水平,更高于建材以外其他行业。
  高利润率吸引着更多资本的涌入,每年有众多的新企业、新项目和新产品问世。目前墙体材料已经形成包括砖瓦(多孔砖、空心砖、保温砖等)、砌块(普通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等)、板材(水泥预制板、纤维增强水泥板、石膏板、复合墙板等)三大系列50多个主导品种。
  随着今年墙体改革的深入,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均发布相关文件、通知或规划,加大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力度。今年5月,财政部、住建部联手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的不同,将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对新型墙体材料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更加激发了企业热情。
  “今年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数量非常多,仅某一地区就上报了包括砖、瓦、块等多个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行业将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李静告诉本报记者,新产品、新项目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她也不得不求助中国建筑材料协会作更有效的支撑。国家发改委也正在筹备墙体材料落后产品淘汰目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质量参差不齐
  新品频出,而质量良莠不齐,也严重困扰着大型企业。中节能国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环公司),自2002年进入新型墙材行业已十个年头,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墙材企业。
  国环公司总经理杨瑞民在与记者的谈话中用“夹缝里求生存”来形容新型墙材行业先进企业的生存状态。他表示,一些落后产能目前依然大行其道,与低碳、环保概念背道而驰的外墙保温材料技术依然在市场比比皆是。同时一些规模小、产能低、能耗高、质量差的传统小厂,凭借低廉的成本消耗和灵活的销售手段,占据着我国墙材,尤其是农村市场的较大份额,对规模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极大压力。
  他表示,目前墙材市场仍然属于一个低档次产品冲击优质产品、小型企业挤占规模企业的不良市场。各种产品质量、性能参差不齐、区域市场盘根错节、恶性竞争,出现了企业投入越大利益回报越低的反常现象。
  他的观点得到了铁法煤业公司建材分公司总工刘晓哲的回应。刘晓哲表示,由于设备简单,技术门槛低,加之管理不善。今年,各地砌块企业盲目上马,无序发展,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隐形企业”,以“打游击”的形式生产。有市场就生产一批,没有市场或风声稍紧就销声匿迹。这些企业大都采用炉渣等做主料,生产过程就是简单震捣,产品强度、抗冻融等指标均不合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准入门槛过低
  为何质量如此悬殊的产品会流入市场,专家认为,还是标准制定滞后。墙体材料领域无标生产或标准指标不统一,给工程建设增加难度,产品生产企业也无所适从,设计单位无标准可依照,质监部门无法作检测和评定。
  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维理反映,我国编制的蒸汽加气混凝土规程中,明确规定建筑维护外墙采用2.5兆帕的制品。但不知从哪个省或部门开始提出维护外墙必须使用5兆帕的制品,内强必须使用3.5兆帕制品的地方应用规程,并作为具有法律法规约束性条款强制推行。
  这导致很多企业不去研究如何做出轻质高效的加气混凝土产品,而在落后工艺基础上简单采用增加容重的方法,提高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导致频繁出现墙体开裂的现象。因为简单提高抗压强度,制品的密度将大幅提升,从每立方米500千克提升到700千克,不仅增加200千克原料消耗,40%的制造和运输能耗,墙体负载增加,而且材料因密度增加而导致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大幅上升,出现开裂。
  中国建材协会标准质量部主任刘建华也坦言,我国墙体材料的标准化水平的确较低。墙体建筑材料产品的种类繁多,相比而言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不过细致。我国现行的烧结砖产品标准只有三个,而美国的同类标准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特征性技术指标制定了十项标准,方便生产、建设、认证监督。
  而基础性标准的制定更加滞后。国内开展基础和方法标准的经费来源困难,导致基础性研究工作少有人做,有的墙体材料产品没有实验方法标准,现有的部分实验方法标准也不能及时修订,制标单位只能将基础和方法标准写入产品标准中,造成行业内基础和方法标准不统一。目前节能标准仅有窑炉能效测定及计算标准,废弃物利用的量化标定等标准尚不完全。
  追根溯源,标准滞后、标准制定水平不一,与多头管理的体制有关,使得标准修订不统一。
  目前墙体材料标准的制定工作既有建材行业制定的标准,也有建设部门制定的标准,国内标准化工作协调较为困难,致使目前国内标准出现重复、重叠、无法覆盖等情况。
  有的产品标准制定之后,而有的同类产品可能出现两个甚至以上的标准。这使企业有些无所适从,也不利于监督管理,使产品准入的监管难以完成。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虽然墙体材料发展速度较快,但真正符合建筑现代化、工业化和建筑体系需要的多功能、节能、绿色墙体材料仍然发展缓慢。由于标准制定滞后,墙材行业进入门槛低,主导产品发展缓慢,低水平建设十分严重。在原有结构失衡的矛盾没有完全调整过来的情况下,新增产能又加剧了结构的失衡。
  “近几年,北京及周边鑫建德加气混凝土厂家如雨后春笋一样,打入北京市场的有三四十家之多,他们都持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程序简单,但基本上没有通过现场考察和产品检验,有的厂家甚至连工商注册都没有,也能打进北京市场。”北京金隅加气混凝土公司副总经理解永宏就呼吁,提高产品准入门槛,将加强建材市场的监管力度。
  指导目录将出
  一份调整墙体材料行业结构的指导目录,正在酝酿。该目录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会同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规及文件,联合提出。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目录是为了加快我国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产业政策为手段,进一步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使用向着有利于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功能多元、接地增效方向发展,适应建筑节能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我国墙体材料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该指导目录明确了我国当前新型墙体材料结构调整目录,提出鼓励、限制、淘汰的产品目录,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有利于生产节能、建筑节能、降低污染物排放、节约资源、节约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产品及工艺技术装备。
  指导目录将以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加速发展为目标,鼓励企业在利用建筑废料、江河湖淤泥及污水处理污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和装备,轻质墙板、外墙符合保温墙板产品及装备,与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配套的建筑部品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目前《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讨论稿)、《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讨论稿)已经完稿,正在业界征求意见。

 相关观点
  禁实限粘任重道远

  “禁实”、“限粘”是指禁止实心粘土砖和限用粘土制品。与实心粘土砖相比,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可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等废弃物40多万吨,节约土地340亩。
  为了节约能源资源,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我国持续推进“禁实”、“限粘”工作,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近期我国还确定了首批“限粘”城市、“禁实”县城名单,包括将限用粘土制品的183个城市,以及将禁用实心粘土砖的397个县城,并且推广应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降耗。到2015年,全国将有30%以上的城市实现“限粘”、50%以上县城实现“禁实”,有序推进乡镇、农村“禁实”工作。
  目前,全国城市城区已经基本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目标,新型墙体材料比重已经达到55%,全国以非粘土多孔砖、轻质墙板、砌块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快速发展,已占据墙体材料的主导地位。
  但专家表示,“禁实”、“限粘”政策在落实上还有难度,任重道远。
  从1997年便开始进入这行的铁法煤业公司建材分公司总工刘晓哲告诉记者,辽宁省仍有600余家粘土砖生产厂家,每年产量约为50多亿块。其中大多数为无照经营,无视政府及墙改部门的有关规定,以“打游击”的方式逃避监督。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是辽阳市,辽阳现有粘土砖厂80余家,产量高达10亿块,这些小粘土砖厂全部采取平地取土、自然晾晒,普遍存在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毁坏田地等问题。
(孙郁瑶)

 相关报道
  发展主导产品推动墙体材料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在京组织召开全国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2010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已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5%,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和应用格局逐步形成。但墙体材料工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总体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以及主导产品不突出,生产与应用相脱节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明确提出了新型墙体材料今后发展要坚持的三个目标、五项原则和四条方针。
  发展的三个目标:一是以发展节能、优质、绿色、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作为发展的基本目标,全面提升新型墙体材料的整体水平。二是以发展轻质、高强、节土、利废多元功能合一的新型墙体材料作为提升效能和价值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价值和资源利用价值。三是以发展满足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作为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组合、部件组装、集成直至房屋装配成型的发展与进步的趋势。
  发展的五项原则:一是首先要满足质量、节能环保、建筑物功能的本质要求为原则。二是必须以轻质高强、节省资源、增加使用面积、施工和使用都便利为原则。三是必须坚持优先并扶持发展主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的原则。四是要遵循建筑体系、设计标准和施工应用规程为导向的原则。五是要在淘汰新型墙体材料自身低档产品的同时,继续坚持禁止与淘汰实心粘土砖的原则。
  发展的四条方针:一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的方向不动摇。二是坚持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绿色环保,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动摇。三是坚持“规划为导向、设计为龙头,应用为目的”的发展模式不动摇。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废渣和废弃物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乱象丛生  发改委酝酿墙体材料淘汰目录方针不动摇。
  乔龙德强调,今后一段时期墙体材料工业必须着力抓好的四方面的工作。一要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新标准、新技术和新的产业政策”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生产运行的首要位置,使节能减排登上一个新水平。三是要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优化存量,提高经济效益。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优化存量资产作为提高资源效能的主要目标。四是要加强与建设、设计、施工部门的联手与合作,开拓应用市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孙郁瑶)

  太钢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线日前生产出首批加气板材,并实现批量供货,成为全省首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加气板材是近年墙材市场的新宠,市场前景看好。图为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公司职工在进行加气板材生产。   (王旭宏 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