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上午8时,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跨上4500万吨历史新高点,达到4504.99万吨,标志着我国在致密性油气田世界性开发难题攻关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建成“西部大庆”的目标,将在2013年变成现实。 长庆油田是我国近10年油气储量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2008年至今,年产油气当量从2000万吨攀升到4500万吨,连续5年油气产量净增长超过500万吨,相当于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 截至2012年12月26日,长庆油田2012年累计生产原油2230.58万吨,占国内年产原油总量的1/9;生产天然气285.44亿立方米,占国内年产天然气总量的1/4。进入12月下旬,长庆油田日产油气当量攀升到14万吨以上水平运行,日产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占到中国石油日产气量的40%。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典型“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由于储层岩性致密,单井产量低,被称之为“磨刀石”,用常规手段不能经济有效开发。 经过近40年探索和技术攻关,长庆油田逐步完善形成了油层“注水”和“压裂改造”主体技术系列,实现了低渗透、特低渗油、气田规模有效开发,先后成功开发了9个探明储量超亿吨级以上规模的油田。同时,建成和高效开发了5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年产油气当量2003年突破千万吨,2007年攀上2000万吨。 近五年来,面对油气储层更为致密坚硬的“超低渗”油气田,长庆油田按照“引进、吸收、集成创新”的思路,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创新集成了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12项主体技术、致密油藏规模有效开发的5大技术系列,掌握了油气上产主动权。特别是水平井钻探、压裂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地下油、气渗流通道由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高速公路”,带动长庆油田从“多井低产”向“少井高产”转变。目前投产的300余口水平井,单井产量较直井提高了4~5倍。先后获得30多口日产超百吨油井、50多口日产百万立方米高产气井,最高试气无阻流量达到454万立方米。建成了年产能力180亿立方米的苏里格大气田,超低渗油田年产原油达到800万吨,成为长庆油田油气快速上产的主力油田和气田。 长庆油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油田发展方式的转变。针对大规模建设资源、时间、队伍等多方面制约因素,全面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百万吨产量的油田从勘探到建成,由过去5年缩短到2年。依靠市场机制集纳国内优质资源,组织20万人参与的油气大会战,每年建设油气产能700余万吨,效率提高了一倍。丛式井开发方式的大规模应用,地面工艺流程优化简化,节约土地50%。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石油工业生产、管理方式,一个百万吨油田,用工总量由过去3000人降到1000人。员工年均生产油气当量由5年前不到300吨增长到630余吨。(陈祎淼) 相关报道 中石油的“四个大庆” 目前,中石油所设定的2015年前建成“四个大庆”的目标中,海外大庆已经于去年建成,海外油气年作业产量1亿吨,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大庆油田保持4000万吨高产、稳产10年;新疆大庆正在按计划推进。业内人士认为,“四个大庆”的建成将在我国整体资源配置、能源接替方面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按照中石油《关于新疆地区2015年油气当量5000万吨发展规划》,今后三年,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要确保实现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15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000万吨。这是中石油继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规划、塔里木油田油气当量上产4000万吨规划之后,在国内实施的第四个上游业务地区发展规划。中石油已经设立“新疆大庆”建设重大科技专项,要求旗下的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加快重点地区增储步伐。 (张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