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将精致的酒杯和笨重的天车联系到一起。可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冷轧厂天车女工杜雅丽却操作40吨天车,先是轻巧地端起装有饮料的酒杯,然后稳稳地传递酒杯,最后又缓缓地将酒杯放到指定位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酒杯无一摔坏,饮料无一溢出。 在这精彩一幕的背后,杜雅丽这样解释:“能熟练驾驭天车,这是我们天车工应有的本领。邯钢就是一所大学校,只要你愿意学习,肯付出辛勤汗水,素质就能提高,就能成为自己所从事行业的高手。” 创新乐园人才摇篮 邯钢的1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不仅用累累科研硕果打破了创新的神话,而且为各单位、各工种拔尖人才搭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脱子林维修电工创新工作室、马成天车创新工作室等一系列创新工作室的名字引领了一大批干部职工从解决岗位最基础、最细小的技术难题入手,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升本领。 李光伟,是王会保钳工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去年河北省钳工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板厂热处理车间有一套抛丸设备。该设备投运后,故障频发,造成钢板表面有划伤等问题。为了尽快消除缺陷,李光伟勇挑重担,在仔细研究该设备的整体结构、工作方式后,他改造了抛丸机的局部结构,先后完成了大的改造11项,小改造近50项。经改造,抛丸设备最终实现了稳定高效运行,钢板表面处理质量也达到了工艺需求。 去年,各创新工作室累计举办各类培训讲座200多场,培训干部职工3000多人(次)。去年创新工作室成员共有12人参加了省级技能比赛,其中李光伟、王志刚、谢志英夺得第一名,戎杰、郭振泳获得第二名,宗亮、朱亚春、张臖、蔡勇军、李银东进入前十名,战绩骄人。 全员培训人人成才 去年,各二级单位纷纷推出的“菜单式”培训,备受广大干部职工欢迎。该培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式培训格局,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一些干部职工高兴地称之为“营养餐”和“自助餐”的完美结合。 邯钢新区焦化厂从实际出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相继在各车间开展了“每日一题”、“每周一训”学习活动。 邯钢新区炼钢厂专门建立了天车模拟训练室,每周组织职工上模拟训练课。为了使青年职工尽快具备合格上岗的能力,该厂还为青年职工专门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连续多次获得该厂天车工技术状元的女天车工赵真,就是一名“状元师傅”。她的徒弟程双龙向她看齐,一有空就来到训练室练技能。 据了解,去年,邯钢教育培训工作紧密围绕“一个目标,六大任务”,积极弘扬“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主旋律,以“素质提升”为主题、坚持“干什么、学什么、提升什么”的原则,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96个,培训干部职工35564人(次)。 比学赶超以赛促学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比学赶超、提升业务技能的热情,邯钢在积极组织各单位参与全国、河北省及集团相关比赛的同时,也在内部积极开展“先锋号”竞赛、职工(青工)技能大赛等一系列竞赛。 邯钢还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基地的软硬件优势,举办了相应工种的模拟实作比赛,参加比赛的职工普遍反映,通过这种方式学到了好多平时生产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不断创新比赛方式、丰富竞赛内涵,使比赛更贴近生产实际,更能反映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如今,内容丰富的各种比赛已经成为职工素质提升的“动车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