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领域现状急需改变 四部门出台《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0-09-01 互联网李棋15390
核心提示:据中国铸造网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
        据中国铸造网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行业性规划。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物联网热相比,这份多年来第一次出台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业规划性文件似乎还没有引起注意。

  中国在传感器领域的水平非常差,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位曾参与超精密加工装备研制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老一机部人士表示,我当年参与的超精密加工装备使用的传感器都是瑞士的。

  在信息技术领域,传感、计算和通信是三大支柱。近些年来,随着PC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和影响恶劣的科技造假事件接连暴光,CPU/DSP处理器类数字集成电路的概念也在公众中越来越普及。如果说CPU/DSP处理器是信息产品的大脑,那传感器就是信息产品的五官现实世界中的光、电、热、力等物理现象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转换为大脑处理的数字信号。

  本次四部门出台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一个亮点是提出成立跨部门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虽然越来越智能化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与集成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仪器仪表产业在中国曾经隶属于机械行业,

  传感器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础元器件,也曾得到科技部的重视。从十一五开始,科技部在863计划的先进制造领域设立项目课题研发汽车、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不过,由学院派主导的863成果至今依然停留在样品阶段,无法成功进入产品阶段。

  自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概念提出后,传感器技术再次受到重视,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高性能模拟电路及数模混合电路被排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集成电路类的第一位,排名在数字类的CPU、DSP和存储器芯片等通用集成电路之前。在已经启动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再次被排在智能制造装备基础零部件的前列。

  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与落后现实之间的尴尬从某一角度反映出了中国过去20年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方向性偏差。与美国在CPU领域和韩国在存储器领域的垄断和强势不同,欧洲和日本在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依然成功地为本国汽车和装备工业等传统产业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