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浇铸方式的应用及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2020-09-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十一届消失模与V法铸造学术年会论文李棋97430
核心提示:  消失模浇铸方式的应用及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罗 通 叶升平 郭鹏  消失模学会  A. 顶注式(包括顶雨

  消失模浇铸方式的应用及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罗 通 叶升平 郭鹏

  消失模学会

  A. 顶注式(包括顶雨淋浇注);B. 测注式;其中又分上测注;下测注,C. 阶梯浇注; D. 底注式;又称底返式或下雨淋式; E. 串浇式。

  A. 顶注式;

  顶注式一般用于小件生产,其优点是;浇注系统设置方便,组箱造型容易,工艺出品率提高,其缺点是;不利于排渣排气。

  B. 底注式;

  底注用于采用顶注和侧注都满足不了要求的铸件,优点是金属液充型平稳,非常有利于金属液前端产生的渣,气向上排出;缺点是;工艺出品率降低,组箱造型难度加大,金属液流程增加,前端容易因低温造成铸造缺陷。

  C. 侧注式;

  侧注式是从侧边进行浇注的形式,包括直浇道从中心引入后侧向注入铸件,其集中了底注和顶注的优点,有较高的工艺出品率,组箱造型也方便,渣,气等杂质也容易排出。是消失模铸造最常采用的浇注形式。

  D. 阶梯式;

  阶梯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侧注式,其特点在于分多层侧注;相对一般的侧注式,其优点是;由于增加了分层,将形成金属液接力的方式对铸型填充,避免金属液长距离流动,有利于提高浇注的温度,浇注的速度,可避免皱皮,冷隔,浇不足等缺陷;应该注意的是,阶梯内浇道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吃砂量,防止烤化泡沫;阶梯内浇道必须有一定斜度,防止金属液过早进入铸型上层。

  E. 串浇式

  串浇式;是因为单件铸件很小,为了浇铸方便,提高效率,增加铸件的出品率而采取的浇注方式,单个铸件的浇注形式可以是前面4种的任一种,将它们按一定规律组合成串,共用一套浇注系统,形成串浇。

  1. 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浇注系统在整个铸造工艺过程中,它是将合金液直接引入铸型型腔,其进入的合金液速度、温度(温度高低、热场分布),渣、气的排除等直接影响着铸件质量,故浇注系统的设计除遵循砂型铸造和熔模精密铸造的原则外,以它的特点还必要再考虑。

  砂型内的白模浇注系统(直、横、内浇道)和连接铸件,必须融解、裂解、分解、气化掉,其整个空位让合金液注入。一般合金液的浇注温度比砂型铸造提高30---50℃,薄壁件至80℃,使其提高温度,有足够的热量来融化掉所有白模。以提高50℃浇注温度1500℃高锰钢液浇注筛板为例,顶注(直、横、内浇道合一),如喉管浇口杯下接直、横、内浇道,浇道偏大、偏多,则进入型腔的钢液温度过高、过快,使腔内过热,而产生的缺陷有:粘砂、化学粘砂、涂层开裂、剥落造成胀砂、结疤、鼓凸、多肉等,塌砂、腔内钢液进入过速过猛冲击力过大,温度又过高,使局部砂型溃崩、塌散,使铸件报废;同样的过热浇注温度,而采用底注,直、横、内浇道截面过小、偏少,使钢液进内腔时速度变缓变慢,时间又过长,促使温度降低过甚,以致局部地方白模完全干净融化,而产生的缺陷:皱皮、积碳、里皮、粘砂、物理机械粘砂,钢液、砂、白模分解残余液、固物光亮碳和焦油,粘结在一起,难以清理,浇不到、缺肉、重皮、夹渣、夹杂、夹气---等等。所以必须要考虑对铸件相适应的浇注系统,直、横、内截面积,以控制进入型腔的适当的速度,温度和热场的分布,才能获得合格铸件。

  因此在进入内浇道前设法直、横、内浇道中端头或两端留有集渣坑(包),以利集中,因此内浇道截面能扼制流速、流量,使渣档在横浇道二端俘集;进入型腔的合金液温度具有一定流动性,以便让渣上浮,同时留出一定时间使渣能浮至液面;内浇口截面的大小、分布、角度,使进入型腔的合金液不产生紊流,不利浮渣,而要平静和稳定的上升,利于浮出渣,最后将这些渣杂纳入冒口或设置集渣包中,所以浇注系统设计时必须仔细考虑集渣排渣等工艺措施。

  白模在浇注系统和模型中的量(大小、结构、形状、重量及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加上浇注温度、浇注速度,直接影响发气量,由于发气量在不同温度区间是不一样的,首先控制好在浇注过程中的白模发气量,浇注温度过高、速度又快,尤其是直浇道短粗,极易发生气体爆发,再加上真空泵吸气偏小,造成反喷,危及安全,设计控制白模量(密度、大小),使发气平稳有序;在平稳有序的浇注下,白模产生气体和砂型中出来气体和合金液析出气体,及时由真空泵吸出或通过浇注系统的冒口(出气冒口)、集渣冒口逸出。必须协调好真空泵从砂箱中的上、中、下、底部吸气方向,和热气上升的规律,使气体吸排干净,否则,砂箱底下吸气,真空泵吸气偏小,同时产生的气体并不少,这样就出现铸件某处断面,热气上升,吸气向下二者相持而产生大量气孔。

  浇注系统各单位截面积、冒口的设置

  按铸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壁厚、尺寸、重量等初步确定其结构形式,目前一般仍按照普通砂型铸造确定各单位截面积的比例和具体尺寸,实践证明各单位的截面积在一个较大范围变化,均可获得保质铸件。经验砂型计算:

  (1)经验法,传统砂型工艺,经查表或经验公式计算后得到∑内,一般再增加10%-25%即可,试后及时调整。

  (2)理论法,以水力学计算公式∑F内=G/(Mt0.31√Hp)(详见有关书本)。

  采用封闭式:铸钢件:F内:F横:F直=1:1.1:1.2

  铸铁件:F内:F横:F直=1:1.2:1.4

  采用开放式:F内:F横:F直=1:(1.1---1.3):(1.2---1.5)

  其内浇口的大小、尺寸、形状、方向(角度),直接影响白模熔化,型腔合金液进入速度、温度(热场)、流股动向,如果早期套用砂型铸造中的三角浇口或薄片浇口、搭边浇口,其合金液容量少,散热周边面积多,会急剧降低进入型腔的合金液温度,等于设置了卡脖子冷区,影响白模熔化,宜用变截面式的内浇口,但与白模(铸铁模样)连接处,内浇口截面 厚度应小于铸件壁厚的1/2,最多不能超过2/3,太厚形成小热节会产生倒补缩,使根部(接合处)产生缩孔、缩松甚至小渣、气孔。内浇道长度应尽可能短,太长了,易损失合金流热量,还易在其中形成小死角区,影响流股,一般据铸件大小20mm-100mm。

  冒口设置:冒口除了起补缩,获得组织致密铸件的常规作用外,还要有提高铸件最后填充部分合金液的温度和集渣的作用,起着补缩和集渣的作用的冒口又称集渣冒口。

  2. 设置原则:

  (1)应放在可能产生缩孔或缩松的热节处或壁厚部位,以便凝固时提供补缩;

  (2)在合金液最后充型的部位,既可逸气、集渣,又可起到提高此处合金液温度的效果;

  (3)白模死角区设置冒口,以便集渣,同时避免该处产生气垫作用而造成铸件缺肉、轮廓不清晰。

  冒口形状有:球形、圆柱形、立方体形、长方柱形等;有明冒口、暗冒口。在消失模铸造工艺条件下采用球形因表面积最小,容积大,凝固时间长;造型常用暗冒口,使整个浇注过程保持在密闭的真空状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