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统计资料,在世界机床消费市场上,2014年我国机床出口额仅为33亿美元,占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不足5%。而日本和德国等机床强国均占比10%以上。与此同时,国内急需的高中档数控机床有相当一部分仍然依赖进口。比如汽车领域,进口装备占比超过了40%。我国高端机床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有关专家呼吁:要实现制造强国之梦,中国机床行业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日前,《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一直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国制造2025》已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它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不可比拟的“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一个国家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然而,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员表示,我国机床行业虽在世界机床工业体系和全球机床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仍然不能称为“机床强国”。与日本、德国、美国等世界机床强国相比,我国机床行业仍具有一定差距,尤其表现在中高档机床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除了国际竞争力不强,国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发展也亟待加强。目前国产机床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国产中档配套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高档产品较大程度上依然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机床产业乃至世界机床产业的发展压力居高不下。根据美国Gardner公司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753亿美元,较2013年仅增长了0.3%,全球机床生产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4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12亿美元,较2013年下滑3.1%。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也持续承压运行,整体处于下行区间。2014年,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2%。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于进口机床的需求却不降反升,2014年,机床工具进口总额高达177.8亿美元,占世界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强,同比增加10.8%。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员表示:“这说明国内机床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品质要求难以与日德等世界机床强国抗衡,难以满足国内企业的高端需求,国内机床行业承受着周期性压力和结构性压力的双重叠加,亟待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