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制造业外资流入减少因素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1360
核心提示:  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

  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

  外资流入中国趋缓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26日表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其中较为令人瞩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吸收了超过半数的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42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外资流入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东亚地区的外资流入量上升至1880亿美元。中国的流入量上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

  但是研究报告称,年底直接外资流入量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总体来看,投资仍然落后于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的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的复苏。在全球FDI低迷之时,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商务部日前公布今年1至6月数据显示中国吸收外资增速也在锐减。

  据悉,今年1至 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从投资来源地看,美欧对华投资延续了前几个月的低迷态势。今年1月至6月,来自欧盟27国的实际投入金额34.64亿美元,同比微增1.17%。而美国对华FDI仅16.7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2.32%。制造业外资“南逃”渐显“全球经济和投资不景气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影响有,但并不大,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小环境决定了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仍然很大。”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日益面对来自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挑战。虽然中国外资总量仍在增长,且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利用外资结构不断向服务业倾斜,而房地产则成为热点,热钱之忧隐现。

  从《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发达国家眼里,吸引外资的传统国中国正逐渐被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取代。报告指出,2010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直接外资流入量上升了24%,达到3000亿美元,接近全球总量的1/4。2010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直接外资流入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790亿美元。

  “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南逃’而非‘西进’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梁国勇分析说,由于工资等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的竞争力下降。相应地,跨国公司在生产性项目的选址上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或干脆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向东南亚。“例如,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耐克的头号生产基地,但现在已经让位于越南对美国公司来说,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们希望看到外资能够向西部转移,但近些年来,东西部经济增长趋同的趋势使得中西部一般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接近,使得西部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幅度降低,所以外资就转移到部分东南亚国家。这就是劳工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双重效应带来的产业向外转移替代了产业在国内的区域内转移。”王晋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道。

  此外,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还提出,近来房地产领域外资的过快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王晋斌表示,由于劳工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中国过去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少,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电价等要素价格改革也推高了成本,制造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导致了FDI流向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