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模具产业实现三个转变产值情况分析

   2020-09-01 互联网中国铸造网10660
核心提示:黄岩模具产业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成为该区支柱产业。新世纪以来,黄岩区先后被批准为“黄岩塑料模
    黄岩模具产业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成为该区支柱产业。新世纪以来,黄岩区先后被批准为“黄岩塑料模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黄岩塑料模具产业基地”、“中国(黄岩)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2009年6月,省政府批准黄岩模具产业集群为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

    至2011年底,全区有模具、配件及相应装备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11年实现产值220亿元,年模具出口额3亿美元以上。

    2012年1至8月,全区模具行业规模上企业产值同比平均增幅达14.1%,远高于全区6.4%的经济增速。在全国模具行业总体萎缩的情况下,黄岩模具产业的一路上扬,吸引了国内同行的目光。

    1、从手工作业时代迈向数字化时代

    眼下,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在抓紧办理用地手续,准备在中国(黄岩)模具新城60多亩土地上建设新厂房。“预计今年底动工,2014年可以投用。”该公司总经理梁正华说,企业搬迁到模具新城后,可以及时更新设备,大大提升竞争力。

    凯华公司前几年创造了“零土地、亿元产值”的奇迹,连续四五年产值增幅保持在30%以上。黄岩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嘉敏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中国模具产业总体在萎缩,但黄岩模具产业却保持了平均14%以上的增速。”

    黄岩是“模具之乡”,但第一副模具出自作坊式小企业,整个产业的发展存在低、小、散缺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竞争力都比较弱。“黄岩模具产业逆势发展的强大活力,得益于整体实力的增强。”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设备更新加快了黄岩模具行业数字化进程。至2011年,黄岩区模具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80%,整个行业全年产值近125亿元。在装备上,行业整体达到东南亚先进水平。2003年至2011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共推荐352副模具为国家级新产品,其中黄岩区有164副,占被推荐模具总数的46.6%。

    台州市中瑞电子有限公司每年保证600万到800万元的设备更新投入资金,引进世界第一品牌阿奇公司以及“牧野”设备。该公司制造模具并生产的“苹果”USB接口,其误差要求小于0.02毫米。这在全国范围内,能做到的企业不超过5家。

    进入数字化时代,企业感受到了诸多益处。台州市中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正中说,公司从国外购买的高速冲床,一分钟能冲压1400次,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2、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际市场

    今年7月,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在国外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成功拿到了国际汽车巨头——德国奔驰公司一份车饰和车灯模具生产订单,总额达2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赛豪公司一口气投入近千万元购置国际顶尖设备。有了新设备,企业生产的模具精度比原来提高了5倍以上,达到了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这样的精度,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奔驰、宝马等世界级汽车巨头对模具精密度的要求。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