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国产机器人自主品牌之路需加速

   2020-09-01 互联网李棋11480
核心提示:  据中国铸造网了解,从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对工

  据中国铸造网了解,从2010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随着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提高,电子代工等劳动密集性产业开始逐步转向自动化的生产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国内多家电子生产企业引进多种工业机器人代替手工作业,如富士康等。汽车及配件行业2010年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且国内多个汽车生产厂家扩建了厂房或增建了新厂,采购了大量的机器人。而在这三年以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40%,增长率居全球首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的当下,加快国产机器人的自主品牌之路成了必需。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代表,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现在有诸多劣势:

  第一,低端技术水平有待改善。机器人制造包括整机制造、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以及减速器等方面,控制系统及减速器的核心技术仍由国外企业掌握,国内企业只能发挥“组装”优势,将已接近成品的各部分模块组合到一起。并且许多零部件的缺失使得国内企业在拓展产业链条方面颇受挚肘,而高昂的进口费用也极易威胁企业的生存状况。

  第二,产业链条亟待充实与规范。与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情况不同,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民营范围,产能规模自然不能比拟航空航天等产业,研发成果也无法在有利平台得到展现。可想而知,国资不足是国产制造的最大劣势,而缺乏国企的规模管理导致产业链条过于松散,从而无法集群式发展。而主流的工业机器人领域,配套产业及设备的集群效应才是机器人制造的关键。只有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盈利空间才能得到提升。

  如何克服这些劣势,加快我国国产机器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的课题。政府应继续加强对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及用户的政策扶持,同时加紧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准入制度,同时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加强自身企业的管理,争取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机器人品牌的完全自主化。专家表示,如果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培育得好,预计到2015年,我国会有1~2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初具竞争力。如今上海三一精机的刹车盘柔性生产线、武汉机床的数控万能工具磨、大连机床的机器人加工单元……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新军突起,充分展示了工业机器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