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网(2013年5月14日 李棋/文) 在13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李克强的讲话中,“稳增长”被放在“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要求的首位。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反常回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创出近半年新低。而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也没有带来太多好消息。中国铸造业也一改前些年的黄金增长速度,市场有疲软之态,增长速度也回归正常范围。对比中国经济的“稳增长”,中国铸造业的“稳增长”也正是时候了。
在过去的十年,因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铸造业从无到有,也迎来来黄金发展期间,在这段时期,中国铸造业甚至已经成就了多个世界第一,包括铸件制造世界第一,铸件消费世界第一,种种的成就表明我国已经是理所当然的铸造大国。但是,不能否认的,我国还不是铸造强国,并且离铸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我国在高端铸造方面虽然已经开始起步,诸多铸造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发展成为国际性的铸造企业,并在国际市场上与海外巨头展开了旗鼓相当的竞争,但是,在某些高端配件领域,我国很多企业还是要受制于国外企业,核心配件的技术还没有掌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铸造行业也迎来了低潮期,我国低端铸造市场也接近饱和,在黄金发展期出现的中小铸造企业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危险。所以,现阶段,我国的铸造业正式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没有了国家高速经济的推动,我国铸造业就需要稳下来,不能再奢望高速增长了,努力消化现今的市场,积攒实力,完成低端铸造向中高端铸造的转型,保持“稳增长”,正好是当前我国铸造行业所需要的。
李克强在13日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他表示,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这对于我国铸造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长期以来,铸造行业因为产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一直都受政府行政指令影响比较大,比如钢铁等行业,现在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很大程度就因为行政指令过多造成的。而另一方面,铸造行业涉及到很多的高端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周期厂,成本大,对于我国铸造业企业来说负担又过大,又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此次政府的简政放权可以说对于我国铸造业的一个考验,如何更多利用市场的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成长,这是我国铸造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虽然在放权的思路下,官方围绕着企业相关政策的关键词也料将从“扶持”转变为“竞争”。李克强今天要求,要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可能对于铸造行业某些企业会有短暂的影响。但是,已经成长起来的我国铸造行业企业只要坚持“稳增长”,一步一步来,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再加上中国城镇化对铸造诸多行业的刺激,相信可以平稳的度过全球的经济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