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产业转型升级 名企各有招

   2020-09-01 互联网李棋14470
核心提示:  我国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已经是业内的共识,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中,不

  我国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已经是业内的共识,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中,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所淘汰,也会有不少的机床企业能借机发展壮大自己,在这场变革中,我国机床界的名企们纷纷根据自身的优势,使出自己的绝招。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照: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如果说金融危机肆虐时期,重要的是信心问题,那么在后危机时期,则是到了表决心的时候。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由高速发展走向逐步趋缓的态势,各个行业均受到很大影响,国内机床行业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了较大冲击,重型机床制造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相对中小型机床产品,重型机床受到的影响较小,主要还是产品与市场所决定的,这是我国机床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必须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要,这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重型机床行业之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拉动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企业积极调整产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重型机床行业企业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抓住市场先机,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这是重型机床行业先于其他行业厂家快速发展、平稳度过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重型机床行业担负着向各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基础装备的重任,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型机床产品服务的对象和应用领域决定了产品的技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企业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向市场提供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再者,技术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因此结构调整必须和技术创新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

  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廖绍华:“两化”融入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限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重庆机床的主导产品大都还属于几十年未改型的普通制齿机床,企业存在自身装备能力差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难,产品研发试验能力低,研发平台少,创新能力薄弱。2001年以前,大量超期服役的陈旧机床成为企业主要装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大、劳动保护弱等系列问题,企业装备新度系数仅为18%,数控化率低于5%。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创新能力建设,使企业研发制造能力跟上市场的需要。

  在产品研发方面,重庆机床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CAD/CAM/CAPP/CAE/PDM一体化的技术信息系统,实现了机床产品开发的虚拟样机技术。在试验和制造能力方面,我们将信息化融入装备改造和升级之中。为使企业装备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重庆机床大力淘汰落后加工能力,在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两期设备数控化改造、升级换代工程,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传统装备能力。

  2002年以来,我们共完成设备数控化改造93台,累计投入专用改造资金500余万元。同时,我们新购了关键设备及精密仪器近300台套,价值超过2亿元。投入TIS信息化系统改造资金400余万元。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造以及新型数控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公司设备新度系数提高到61%,数控化率提高到30%。

  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对机床行业来说,“两化”融合最终体现在为用户提供新型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与传统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性能、品质、可靠性、成套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技术的转变上。

  基于信息技术和传统机床技术融合,公司已基本掌握了数控高效制齿机床成套技术及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这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研制高档数控制齿机床的历史,而且还一跃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并出口韩、日、法、印等国家,率先翻开了国产高档数控齿轮机床走出国门、服务全球的新篇章。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志刚:创新引领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创是刀、新是斧,惟有大刀阔斧地改革,用新的思维、新的行动,才能保证企业活力的迸发。

  企业是行业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来源于市场,来源于用户不断提升的创新需求。2009年,由于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使得国外机床制造商纷纷到中国来抢夺市场,“国内竞争国际化”表现的尤为明显。

  如何应对,济南二机床以技术创新来引领企业发展。公司通过技术集成、掌握关键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来巩固、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

  同时,企业将制度创新作为增强活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深化劳动、认识、分配等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的竞争与激励机制。

  由于企业管理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活动,企业管理又与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济南二机床坚持将管理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用管理来提高效率。同时,在70年企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提炼出“合作、创新、效率、责任”的文化理念,为各项工作提升营造浓厚的氛围。

  市场营销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多年来,济南二机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密切与重要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实施营销创新,提升创新价值。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统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承载着推动创新、引领技术进步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济南二机床将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努力实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与行业企业一道,共同缔造中国装备业的辉煌明天。

  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崔志成:战略引领创新发展

  北一在“十一五”初期,制定了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纲领性文件的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北一的愿景,那就是: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床制造与服务供应商。

  这一愿景强调了三层含义,即:全球竞争力、机床制造商、服务制造商。围绕这一愿景,北一确定了自己的使命,即为股东提供持久的高回报,为员工赢得社会尊重,做用户的工艺师,做装备工业的脊梁。

  为此,北一提出了“聚焦重型机床和中型中高档数控机床”的聚焦战略,坚持技术领先,坚决走中高端路线,避免产品的低价竞争。

  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北一坚持不懈地培育和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价值链协同管理能力、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等四项核心竞争能力。

  清晰的战略为北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创新理念在北一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的经营成果让员工们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型。在北一这样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开始树立了战略观念,管理层建立了战略思维,执行层建立了对战略的遵从意识,从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为北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009年,北一合并口径的销售收入29.45亿元,同比增长5.5%,销售收入占金属切削机床行业重点联系企业的4.96%;利润总额占金属切削机床行业重点联系企业的12.4%;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居全国机床行业之首。

  2010年,中国经济正处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增大的态势下,北一同样面临形势多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为此“十二五”期间,北一还将坚持聚焦战略,来调整产品结构;实施战略协同,助推内外共赢;实施内部重组,助力新的跨越。

  还有很多机床名企纷纷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招,也在为中国机床产业成功转型努力,企业都成功了,那也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都成功了,二者是互存的。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