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产业盼政策支持 废钢应用实现精料入炉有望成为现实

   2020-09-01 互联网李棋25870
核心提示:  中国铸造网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国废钢协会入统的重点钢铁企业废钢消耗量为1099万吨,比2011年同期减少

  中国铸造网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国废钢协会入统的重点钢铁企业废钢消耗量为1099万吨,比2011年同期减少两成。尽管近期废钢价格有所下降,但钢铁企业“吃废”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一些钢企坚持阶段性采购或不买废钢。

  在钢铁生产中,废钢是铁矿石的直接替代品,也是循环利用的重要资源。但作为钢铁生产大国,目前我国废钢使用率只有8%,仅为欧美国家的七分之一左右。废钢产业本应大有可为,但如今却步履蹒跚,究其原因,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产能过剩无疑是罪魁祸首。

  展望今年下半年废钢行业的前景,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秘书长李树斌告诉记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应该好于上半年。

  对于业界翘首期盼的退税优惠政策,李树斌用“有望出台”来回应。“如果国家退税优惠政策能够出台的话,废钢行业前景将大不一样,全年废钢消耗量有望恢复到2011年9000万吨的水平,而去年只有8400万吨。”

  据透露,废钢协会正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退税政策尽快出台,申请的退税幅度是50%~70%。此外,废钢协会也将探索设立废钢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为废钢铁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月进口创新低

  继去年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26%之后,我国废钢进口量又在今年5月份创造了月度新低。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共进口废钢34.09万吨,环比减少21.77万吨,降幅为38.97%,同比减少32.84%,而5月份也成为近几年我国废钢进口降幅最大的月份。

  5月当月,我国废钢进口的主要国家(地区)依然是日本、美国和香港,但是进口量波动较大。其中,来自美国的废钢数量明显减少,5月份从美国进口废钢的数量为7.39万吨,比上月减少11.4万吨,同比下降60%以上。而从日本的进口量为23.66万吨,环比下降18%。

  李树斌表示,国外废钢价格高于国内是5月废钢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通常情况下,我国与美国签订进口订单的时滞为两个月左右,也就是说,2月份美国废钢价格出现了较大涨幅。

  从国内来看,钢材与废钢价差缩小,也是我国废钢进口需求减少的重要诱因。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上海三级螺纹钢与废钢价差跌破900元,5月29日一度达到710元,盈利不佳,后市利空,以及成本压力,导致钢厂逐步减少废钢需求。

  此外,随着铁矿石、焦炭价格不断走低,作为废钢替代品的炼钢生铁成本不断下降,后者4月份开始基本维持在2600~2700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废钢需求,进而影响废钢进口量。

  业内专家指出,受制于国外高价位,下游需求乏力以及替代品价格走低等因素,今年我国废钢进口或将低位徘徊,不会出现较大增幅。

  废钢单耗连降

  在钢铁生产中,废钢已成为替代铁矿石的不二选择。据估算,钢企每多用1吨废钢铁,可以节约0.4吨焦炭或1吨原煤,可减少1.7吨铁精矿粉消耗,减少4.3吨原矿开采,并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有鉴于此,多“吃”废钢,精料入炉已成为废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多吃废钢可以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但现实的钢铁生产中却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难以成行。精料入炉,就是通过对废钢铁原料的净化处理使其纯净度达到最大化,把废钢中的杂质拒于炉门之外。《废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提高废钢加工配送应用能力,到2015年末,废钢综合平均单耗达到200千克/吨。然而,近年来我国废钢单耗(即生产1吨钢需要的废钢数量)却持续降低。2012年,废钢单耗降低到117千克/吨,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对于废钢单耗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认为,价格等是左右废钢单耗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废钢价格持续上涨。从2009年到2011年,重型废钢铁平均价格从2510元/吨上升到3550元/吨,三年价格累计上涨1040元/吨,涨幅高达41.4%。

  “目前长流程炼钢成本低于利用废钢炼钢的成本,在国内钢铁行业普遍‘过冬’的背景下,不少钢企为了降低成本,逐渐减少了废钢使用量;而一些原本使用短流程炼钢的电炉企业,也转而采用热铁水炼钢,成本成为阻碍我国废钢单耗上升的一大障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李树斌看来,国家退税优惠政策的取消也是导致废钢单耗不断下降的诱因。“在没有退税优惠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相当于全额纳税,不仅生产企业没有积极性,加工利用企业也不愿多‘吃’废钢。”李树斌直言,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两头不改造”的小企业却成了最大受益者。

  据介绍,在全额纳税条件下,由于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如果大企业的废钢收购价格为2400元/吨的话,小企业可以给出2500~2600元/吨的较高价格。据估算,我国每年约有接近一半的优质废钢资源被小企业“掠走”,总量或在5000~6000吨左右。

  除了成本考量,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也影响了企业多“吃”废钢的积极性。社会废钢来源于千家万户,废钢回收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差距也较大,市场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

  朱继民特别提醒,去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废钢社会采购量出现了下降。“这是不符合常规的,表明社会废钢的流向有了新的变化,需要对此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炼钢消耗的8400万吨废钢铁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3650万吨,同比增长2.5%;社会采购废钢为4420万吨,同比降低13%。

  渴盼政策雨露

  作为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的钢铁生产大国,中国废钢加工产业应该大有可为。然而,目前我国废钢使用率只有8%,仅为欧美国家的七分之一左右。把脉行业发展困局,杜绝不规范竞争,争取政策支持成为废钢产业链上的一致呼声。

  事实上,为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工信部于去年9月份下发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首批4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已经公布,第二批符合条件的企业现场验收工作已于近期开始。

  然而,这一准入政策对于废钢行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如果国家只是出台准入限制而没有相关扶持政策,根本制约不了无序发展的废钢加工企业,只有准入企业拥有对应的政策优势,才有可能通过优胜劣汰,实现废钢产业的大洗牌和规范化发展。”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记者了解到,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先征17%、再返50%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在2011年暂时中止。随着优惠政策的中断,废钢加工利用企业的成本压力陡增。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缺乏对应的税收扶持政策,废钢企业出现了“越大越亏”的怪象,即规模越小的废钢生产加工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的企业反而失去了竞争优势。事实上,如果国家财税扶助政策到位,钢厂多“吃”废钢的积极性将明显提高,这样既可以提高炼钢的废钢比,减轻进口铁矿石负担,又可以有效提高废钢回收率。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近期国家可能重新出台针对大中型废钢加工企业返还50%增值税的政策,这一政策“雨露”也让不少废钢企业望眼欲穿……

  “精料入炉”不是梦

  废钢协会预计,2013年我国废钢资源总体紧张的状况不会得到根本缓解,全国各地废钢市场都在以观望为主,不敢轻易出手,以期待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在国家新近批准的多个大项目的刺激下,钢材市场和废钢市场短期内可能有所上扬,但如果没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废钢市场仍将低位运行,预计2013年全国炼钢用废钢消耗水平稍高于2012年,但仍将低于2011年的水平。

  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再生资源行业分析报告预测,今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达到7.5亿吨,同比增长4%。按2012年综合单耗117千克/吨测算,需要消耗废钢铁8880万吨,同比增加480万吨。依据2012年废钢铁资源构成比例,预计今年企业自产废钢铁373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铁4700万吨,进口废钢补充量400万吨,扣除调出废次材150万吨,资源总量为8680万吨,要满足8880万吨消耗量,需多吃掉企业库存200万吨。

  不过,从长期来看,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规模化将是废钢产业发展的方向。

  李树斌表示,今后我国废钢在加工、配送和应用等环节将形成一个规范的产业链,即由地方数十万户回收网点把社会上的零散废钢铁收集起来,销售给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配送企业,加工配送企业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社会废钢进行筛选,加工成合格产品后,配送到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投入生产。

  “形成这样的产业链还有一大好处,就是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的流向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加工配送中心和示范基地产出的合格废钢将被限制流向产能落后的地方小钢厂、小电炉,进而实现废钢资源的合理配置。”李树斌说。

  按照规划,在今后两年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年加工配送能力超过15万吨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达到百家以上;年加工配送废钢铁总量由目前的3000多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占全国废钢消耗总量的二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废钢应用实现精料入炉有望成为现实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营业执照  |  粤ICP备1805979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