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铸造人才网了解,就业率连续三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蓝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独具优势,发展潜力较大。而在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前十位专业分别是制药技术、电力技术、食品、建筑设备、机电设备、能源、公共事业、自动化、纺织服装、材料。于铸造有莫大关系的就占据三分之二。可见铸造相关的高职教育依然是大流。
高职毕业生为何受人青睐?高职院校有何育人秘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院校负责人。
学生接地气:用人单位“排队等”
2012年8月17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登上了美国《华尔街日报》,该报称他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稳中有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高等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排第一位的是“985”院校,第二位的就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的学校类型都在之后。大家普遍认为的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情况已经改变。
“很多单位都是提前来校签订协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说这话很有“底气”,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同类院校前列。
“我们不花心思去升格,而是探索与企业、行业搞‘订单班’,专心培养高技能人才。”周建松说。
全国高职高专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指出,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将企业培训前移到教学过程,缩短了学生岗位适应时间,成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4.01万门,校外实习基地13.4万个,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116.5万人次,其中51.2万人留在所实习的企业就业。
年度报告的开发者、麦可思研究院院长王伯庆指出,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中,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从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就业主力军。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说,通过发布报告,我们更期望学生放低心态、练好本领,使他们相信在哪里都有发展空间,而不是非要留在大城市。
哪些“蓝领”行业最“吃香”
究竟哪些“蓝领”行业最吃香?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的全国性调查,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前十位专业分别是制药技术、电力技术、食品、建筑设备、机电设备、能源、公共事业、自动化、纺织服装、材料。
就业量排名前十位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生物制药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汽车运用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营销与策划、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本次调查于2013年3月完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收回有效问卷约8万份,涵盖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42个职业。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麦可思研究院设置了“红绿牌”专业评价体系,将毕业生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定义为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将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定义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据了解,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已连续三年“亮红牌”。